【71游行】林郑房屋政策虎头蛇尾 多项“新政”只闻楼梯响
特首林郑月娥上任已届两周年,她过去曾多次强调,房屋土地问题最为重要、严峻。《香港01》翻查林郑当初竞选承诺,以及任内提出的相关施政措施,检视她是否“找齐数”。
房屋政策
重建置业阶梯
(一)居屋
林郑于去年6月推出“娥六招”,其中一招是修订居屋定价机制,单位售价不再以与市价脱勾,改以申请人的负担能力计算。
在新机制下,2018的新居屋项目最终由市价7折改为52折发售,单位平均售价由360万降低至268万;至于今期推出的居屋,售价则为市价59折。
(四)白居二恒常化
房委会早于2017年将“白居二”恒常化,去年配额增至2,500个,今年增加至3,000个。
出租未补价居屋单位
房协早于今年9月推出“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出租计划”,惟只能分租房间,至今仍然“零成交”,反应冷淡。
据了解,为增加吸引力,房协已制订优化计划措施,包括放宽整个单位出租,并扩展到房委会辖下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惟房委会至今未开会讨论。
为基层提供适切居所
(一)过渡性房屋
截至今年2月,现时共有9个过渡性房屋项目,可提供约610个单位。连同现时正在推行的项目,预计可提供约900个单位。
运房局已成立专责小组,协助民间推出过渡性房屋。后来财委会又于今年一月通过拨款,协助非政府机构善用空置政府土地作社区用途。不过,虽然政府宣布预留20亿元,以支持民间兴建过渡性房屋,惟立法会至今仍未审议其拨款建议。
(二)活化工厦改装过渡屋
暂时未有工厦改装成过渡性房屋。不过,地政总署早前发出作业备考,若业主3年内完成修订地契,则须在5年内完成重建,可取得20%额外楼面总楼面面积。
征收一手楼空置税
林郑早于去年已宣布其措施,但今年3月才正式将立法建议提交立法会,至今仍然未正式提交立法草案,亦未开始一读、成立法案委员会等程序。
开拓土地
推展维港以外近岸填海
政府过往提出的5个近岸填海选项,即屯门龙鼓滩、大屿山欣澳、大屿山小蚝湾、沙田马料水、青衣西南。
后来政府指出,将集中推展龙鼓滩、欣澳和小蚝湾的三个填海项目,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当中龙鼓滩预计明年第2季开始研究。
推行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政府早前曾指,于6、7月期间向行政会议提交方案详情及细节,政府近日承认计划或要延期推出。
落实一地多用
政府有意在屏道及观塘道一带位置兴建综合发展项目,同时容纳公务员学院、社福设施等。此外,政府亦拟于柴湾预留用地,兴建综合大楼重置5个政府部门设施。
重建公务员合作社
政府早前邀请市建局物色适合的公务员建屋合作社楼宇地段作重建。市建局早前指,已选定两个试点,涉及37个合作社,现时正与财政司司长沟通,未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