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域10年来首次发现苏眉 海洋保育组织同时发现22类新品种 

撰文: 王珮殷
出版:更新:

说起香港水域,多数人都会想起浑浊的水质,而非丰富的海洋品种。国际海洋保育组织BLOOM香港,过去四年于本港进行一项水底调查,成功记录近400个鱼类品种,当中包括于香港水域发现濒危的苏眉,是近10年来首次。
另外,调查发现22种在香港未有官方纪录的鱼类品种,包括长崎雀鲷,缘鳍海猪鱼及胸斑海猪鱼。组织希望透过成立网上珊瑚鱼资料库以教育公众,同时提供资料予政府或大学进行研究或环境影响评估。

苏眉最长可达2.3米,重达190公斤,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及太平洋中部的珊瑚礁和浅水区。(Robert Delfs / WWF)

BLOOM香港海洋保育项目总干事及计划发起人之一的佘国豪指,他们在香港东面水域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22种香港未有官方纪录的鱼类品种,包括体型细小的印度细喉盘鱼,以及经常把身体埋在沙泥中的带鳚,这些鱼类品种因习性而长久未有在香港水域出现。

调查同时发现苏眉、香港红斑

他又指,是次调查同时发现包括苏眉、香港红斑、大海马等在本港甚为罕见的濒危鱼类品种,根据记录,上次于香港水域发现苏眉已是至少十年前。

他指,分会将这次的水底调查纪录香港珊瑚鱼的整体状况及分布数据整合,并成立“114°E香港珊瑚鱼调查网站”,纪录400个珊瑚鱼品种的及潜点的资讯。另外,网页亦设有公众上载的功能 ,大众能够将自己在潜水时拍摄到的鱼类照片上载到网页,与其他人分享。

国际海洋保育组织BLOOM香港,过去四年于本港进行一项水底调查,发现22种在香港未有官方纪录的鱼类品种。(王珮殷摄)

发现22种在香港未有官方记录的鱼类品种如下:

+13

希望政府成立海洋保护区

网站希望透过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珊瑚鱼在本港水域的分布,为专业人士及保育团体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数据,同时为科学及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另外,组织希望政府参考有关数据,分辨及评估生态价值相对高的区域,优先保护含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增加海洋保护区。

蓝吊鱼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本港以南的东沙岛一带,是其中一个栖息地。(台湾鱼类资料库图片)

海中见不怕人蓝吊鱼 疑是弃养放生

佘国豪亦观察到在北角,荃湾及西贡经常出现宗教放生活动,有些团体会将栖息于淡水环境的金鱼放生到海中。虽然香港未有研究放生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但从陆上放生的研究已证明放生对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

另外,他亦曾在金鱼街看见有商店出售龙趸鱼苗,但成年的龙趸可生长至2.7米,提醒市民应慎重考虑是否购买。他亦曾在香港海域见到不常见的蓝吊鱼(拟刺尾鲷),该蓝吊浑身是伤,亦不怕人,与本港的野生鱼类不同,怀疑是有人放生。

有看过动画电影《海底奇兵》(Finding Nemo),应不会对蓝吊鱼陌生。剧中的“多莉”(Dory)就是一尾蓝吊鱼,经常与小丑鱼马林(Marlin)一同出没。

在《海底奇兵》(Finding Nemo)动画中,小丑鱼马林(Marlin)(左)与蓝吊鱼“多莉”(Dory)一同展开历险。(YouTube影片截图)

义工团队热心协助 从研究中得著良多

能够发现水底鱼类,成果实在有赖过百名养工组成的潜水团队,团队合共进行逾2,942小时的水底调查工作。义工团体包括就读海洋生态学科的学生、渔民,水底摄影师及潜水教练等人。

114 ° E香港珊瑚鱼调查计划得到超过100名义工潜水员支持。(BLOOM香港提供)

义工:每次发现到稀有的品种 都非常满足

义工曾洁雯有10年潜水经验,经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转介参加今次的调查计划。她指出自己每完成一次水底调查都可以对着鱼类图鉴,看看有什么收获。她早前发现了一条躲在石头后面的鱼,所有人都认为是泥鳅,经查证后才发现原来是纤鹦嘴鱼。她认为每一次发现到稀有的品种都会很兴奋,亦都非常满足。

海洋生态的研究生:能够了解到真实的海洋生态

就读海洋生态的研究生学生侯卓儒则认为自己平日多接触鱼类的习性或居住环境等知识,这次的调查计划能够让他了解到真实的海洋生态不只是书本上所描述般,而会有很多的变化。他亦非常珍惜与团队里不同的人合作,就自己擅长的领域交流意见,感激能够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正职为中学老师的杨婉儿表示自己透过计划有很多得著,例如学习到不同鱼类的行为及居住环境的知识。她于两个星期前发现一条比较特别的丝尾凹尾塘鳢,尾部不像平常有两条丝带般的部位,感觉非常神奇,发现原来鱼类也会有不同的变化。本身是个海底摄影师的她,现在除了拍摄有意境的照片之外,也学会了如何拍摄一张能够辨识鱼类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