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医学界揭警方在医院拘5人 4人涉暴动罪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6月12日反对《逃犯条例》示威,最终演变成流血冲突,警方及医院管理局先后证实,有伤者在医院求医期间被捕。医学界、卫生服务界及法律界部分选委今日(23日)举办联合记者会,揭发警方在医院范围拘捕5人,涉及3间医院,分别是伊利沙伯医院、广华医院及仁济医院;当中最少2人在病房被捕。此外,他们又指5人中,共有4人涉及暴动罪,另1人就涉非法集结。医院管理局发言人回复《香港01》确认,警方在院内的三宗拘捕行动,包括伊利沙伯医院、仁济医院及广华医院。医管局表示,急症室不时聚集大量公众及各救援部门人士,已提醒急症室医护人员,在分流及诊症时,确保病人的病历及其对话不会外泄。医学界、卫生服务界及法律界又发表联合声明,促请警员不应滋扰医护人员或妨碍救护工作,也需尊重病人私隐,他们手持写有“Behave”的标语,形容是希望警方“检点吓”。有前线护士透露,有警员在没有带委任证下,到急症室不同病室偷听医护人员谈话,甚至恐吓医护。

法政汇思秘书游月华透露,警方在医院范围拘捕5人,当中4人涉暴动罪。(卢翊铭摄)

法政汇思秘书游月华透露,根据民阵、民权观察等提供被捕支援的组织资料,警方拘捕了近50人,当中5人在医院被捕,其中1人在仁济医院病房、1人在伊利沙伯医院病房、2人在伊院急症室、1人在广华医院急症室被捕。5人中有4人涉及暴动罪,另1人就涉非法集结。

▼从6月9日大游行 13日大规模冲突 到暂缓修例政局回顾▼

+22

指没带委任证警员偷听医护人员谈话

一众选委今日下午手持写有“Behave”的标语出席记招,医学界选委、真普选医生联盟成员黄任匡解释,这是给予警方的讯息,“想佢哋检点吓自己喺医院里面嘅行为。”

卫生服务界选委、香港专职医疗人员及护士协会主席洪梓然透露,曾收到前线护士报告,有警员在没有带委任证下,到急症室不同病室偷听医护人员谈话,“甚至有粗鲁、恐吓语气去恐吓姑娘,去问佢哋资讯。喺现阶段警权咁大嘅情况,姑娘被恐吓时都惊要唔要孭上法律责任。”

黄任匡直言,警察如需向医护人员查询病人资料,应循正常途径,向法庭申请手令,然后向医院或医生正式书面申请医疗报告,“而唔系喺分流站口噏噏向医护人员查询:‘今日有无人喺金钟被人打伤?’咁样系唔恰当行为。”

他又称,现时已接获示威者表示在抗争期间受伤,但因担心被捕,而不敢到医院求诊。他相信如情况持续,可以预见未来只会有更多市民拒绝到医院求医,对公众健康构成危机。

黄任匡手持《香港注册医生专业守则》,称医生应先得病人同意,才可向第三者披露任何医疗资料。(卢翊铭摄)
一众选委今手持写有“Behave”的标语出席记招,形容是希望警方“检点吓”。 (卢翊铭摄)

黄任匡:网上公审前线医护如中圈套

有网民指,如明天(24日)下午1时前医管局不公布如何处置涉嫌泄露病人私隐的护士,将会公开该护士名字。黄任匡回应指,在网上公审前线医护有如中了圈套,他解释,以往医管局在处理医疗事故时,都会指斥是有前线医护出问题,而他不认同这个做法,“系近乎猎巫的做法,会失去在制度上改变的机会,其实是医管局没有向前线发出清晰指引,令人在受压时有不当行为。”

他认为,或有医护曾泄露病人私隐,但现行机制是可信可行,可先以现行制度去处理违规问题。他称,如果有医生或护士违反了专业守则,病人有权到医务委员会、护士管理局作出投诉,若有医护严重违反守则,又涉及专业失德,有除牌等惩处风险。

黄指出,更重要的是医管局需发出清晰指引,否则事件亦会重复发生。

对于医管局行政总裁梁栢贤称前线医护或未能完全分辨橡胶子弹造成的伤口是实弹或橡胶子弹,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副会长冯德焜指,如医护确定伤口属明显火器,即实弹造成的伤口,因香港不应有火器在市面上,为保护公众就会报警,但医护亦会小心分辨伤口是否属橡胶子弹造成。

至于荃湾港安医院就一宗怀疑枪伤个案而报警,黄任匡批评院方做法并不恰当,“同事无责任向警察提供受枪伤人士或示威者资料,专业守则无规定刑事案要主动报警。”

洪梓然透露,曾收到前线护士报告,有警员在没有带委任证下,到急症室不同病室偷听医护人员谈话,甚至恐吓医护。 (卢翊铭摄)

法律界选委、大律师黄宇逸称,警察有索取资料的程序,如有警察施压而取得资料,或涉及滥权,警方内部可作出调查及研究是否应处分。法律界选委、大律师吴宗銮就称,即使警方的搜证过程属非法,亦不可成为示威者的抗辩理由,但有机会令相关证据的呈堂性下降,视乎法庭会否酌情接受证据呈堂。

医学界、卫生服务界及法律界联署及发表声明,指出警员在医院范围拘捕示威者的事件,对前线医护造成压力,促请警员不应滋扰医护人员或妨碍救护工作,也需尊重病人私隐,敦促警方立刻停止向任何医护人员随意口头查询病人的个人资料,否则属违反私隐条例。

声明由23名医学界选委、30名卫生服务界选委、29名法律界选委、两个医生工会(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前线医生联盟)及四个专业议政团体(杏林觉醒、护政、物理治疗起动、法政汇思)发出。

大律师吴宗銮称,如警方的搜证过程属非法 ,有机会令相关证据的呈堂性下降。 (卢翊铭摄)

医管局:知悉三公院拘捕行动

医管局回复《香港01》时重申,公立医院在救急扶危时会以病人安全为首要考虑,不会受其他与临床无关的活动影响,局方明白急症室不时聚集大量公众及不同救援部门人士,已提醒急症室医护人员,在分流及诊症时,确保病人的病历及与病人的对话不会外泄。局方又指,会提醒其他执法机构,于医院环境须注意尊重病人隐私。

医管局表示,公立医院有既定机制处理执法人员索取病人资料的要求,包括作出正式记录。若前线医护人员有疑问可向上级、或医管局重大事故控制中心查询。此外,根据不同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报告,医管局知悉有三宗警方人员在院内的拘捕行动,分别在伊利沙伯医院、仁济医院及广华医院。

医管局又指,欢迎前线医护人员就其他执法部门在医院内怀疑不适当行动向上司报告。至于有关执法部门的拘捕及控罪等详情,则著传媒向相关部门查询。

警方晚上回复《香港01》指,根据《警队条例》,如警务人员合理地相信有人干犯可被判处监禁的罪行或在订明的情况下,便可作出拘捕。即使警务人员没有为此而发出的手令,亦可行使拘捕的权力。 警方又指,所有急症室警岗均有警员24小时当值,若有医护人员转介需注意个案,如怀疑伤势涉及在刑事事件中造成,当值警员会初步调查,再将报告交由相关警方单位跟进。而警员在急症室大堂发现有求诊者,包括受害人或疑犯有可疑伤势,警方亦会主动跟进相关案件。

警方表示,在医院调查或行动时,不会阻碍任何人士接受治疗,及“绝对尊重病人私隐,以及任何人士应有的其他权利,包括聘请法律代表。 ”警方又称,“任何人士如对警方有任何指控,欢迎向警方提供具体证据以作跟进;对于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指控,警方表示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