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无“碇”去 七旬婆婆入禀 追回街坊聚脚的休息室
深水埗区进行重建,多长者聚居的白田邨,每天都受著嘭嘭声的打椿声滋扰,居于该邨并患有心脏病的赵月兰婆婆,过往白天都喜欢到房屋署提供邨内一个百余呎有冷气的地舖休息,但房屋署在没有向居民作任何咨询,今年四月突然关闭休息室,并要改成互助委员会会址,年逾七旬的赵婆婆决心要站出来,并带头入禀司法覆核房署决定,她说:“帮下街坊又帮下自己,公公婆婆无‘碇’去!”
记者昨日下午四时许到达白田邨,发现该邨与地盘疄邻,打桩声持续不断,虽然房署已加上隔音布,在地下经过反而不觉太嘈,但上到赵婆婆八楼的单位,打桩的声浪明显加剧而且十分扰人。
不明居民休息室为何改成办公室
“地盘打桩咁嘈,打到晚头六点几。”赵婆婆说,她不明白,为何有个给居民的休息室,硬要改成甚么互委会和议员办公室。“点解唔俾街坊休息呢,系咪啊!”赵婆婆说。
她说那个休息室自2014年开始开放让居民,特是老弱的长者,或是婴儿及小朋友,在日间工程进行中,有个避静和休息的地方,她说老人家都会聚集该处,倾下计,聚下脚。现在一下子收回了,老人家都无处容身,尤其大热天时,公园多蚊又热,她选无可选,惟有留在受嘈音滋扰的家中。
她说曾经找区议员及向房署反映,但得来的回复是:“房署唔驶咨询,钟意俾边个咪俾边个。”虽然他们极力争取,房署最后只肯把原有休息室的后半部,即没有冷气的部份,留给他们。
为了公公婆婆站出来
“(我想)大家公公婆婆有得休息,所以企出嚟。”赵婆婆说,其实她不识字,入禀文件都是区议员代劳,为的只是“帮下街坊,帮下自己”。
另一名住白田邨的街坊说,以前该休息舖位有冷气开放,居民可以自由出入,看看报纸,和居民谈天说地,但现在只能回家看报纸,少了和居民交流机会。
区议员叹社区重建减少休憩空间
协助赵婆婆入禀的深水埗区议员甄启荣表示,赵婆婆未申请到法援,今次争拗是房署没收舖位决定是否毋须经过屋邨咨询委员会。根据邨咨会的职权,委员其中一个职能有权处理邨内嘈音,白田邨自重建引发连串的嘈音,甄说,声浪会向45度向上升,所以某些楼层会较嘈。房署曾咨询居民,在2014年10月将空置的8A舖位拨给居民作公共休憩室,但2016年4月没有咨询下又收回舖位。
甄承认,当时会议记录无说明居民可以使用到几时,但因休憩室是因重建噪音而辟,所以大家合理期望是应该可使用至再无因重建噪音的情况。
甄慨叹,白田邨未重建时公共空间尚有第十二座舞台前的空地、第一、二、三座的公园和篮球场,但现时全清拆了,连一个小小只有300平方呎的居民公共休憩室快没收,令到居民公共空间范围大大收窄。
赵婆婆呈上法庭的入禀文件提到,房屋署署长有义务照顾其管辖屋邨内受重建噪音影响的居民,得到一个避静之所,对于署方决定将原先用作居民休歇室的深水埗白田邨第九座地下8A舖,改为其他用途,要求推翻及搁置有关决定,以及禁止署方租出上述单位,另屋邨管理咨诣委员会有权反对房屋署决定。
赵婆婆入禀要求法庭推翻房署决定
赵婆婆呈上法庭的入禀文件提到,房屋署署长有义务照顾其管辖屋邨内受重建噪音影响的居民,得到一个避静之所,对于署方决定将原先用作居民休歇室的深水埗白田邨第九座地下8A舖,改为其他用途,要求推翻及搁置有关决定,以及禁止署方租出上述单位,另屋邨管理咨诣委员会有权反对房屋署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