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一周政局峰回路转 究竟是什么令北京、港府急转弯?

撰文: 劳显亮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的争议愈演愈烈,周日(6月9日)大游行,民阵指有103万人上街,警方指高峰期有24万人,惟政府一直强硬回应游行,“企硬”修例绝不退让,究竟是甚么事情令北京、港府立场急转弯暂缓修例?
回顾过去七天,香港政局可谓风云变幻,周一(10日)凌晨爆冲突,周二(11日)梁君彦划下6月20日完成修例死线,罢工罢课罢市声起。终于到周三,香港人再次经历催泪弹,示威者占领金钟一带,警方用催泪弹、橡胶子弹清场。特首林郑月娥、警务处处长卢伟聪接连两日强硬回应,将冲突定性为暴动。到周五却突吹和风,多个行政会议成员说可暂缓修例。据了解,整件事的转捩点是周三占领重现及冲击立法会,北京不欲演变成流血事件,以及动摇香港社会稳定,于是与港府商量如何缓解局面。
民阵明日再发起大游行,无论香港政局何去何从,香港人已经历动魄惊心、峰回路转的一星期。

6月9日大游行,有市民在大厦挂出直幡声援。(资料图片 / 梁鹏威摄)
+2

酝酿数月 上街市民倍增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争议,港府从3月底公布法案后,反对声音愈演愈烈。民间人权阵线,3月31日首次就事件发起游行,民阵称有1.2万人参加,警方指高峰期有5200人。一个月后的4月28日,第二次游行人数十倍升,民阵称有13万人参加,警方指高峰期有22,800人。

真正的民怨,在6月9日的大游行爆发,民阵发起的第三次游行,不同阶层和政治光谱的市民都有参与,由于起步点的人数众多,更提早至2点半从维园出发,到龙尾到达立法会终点,已是夜晚近10点。民阵公布有103万人游行,是回归后最高,远高于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的50万人大游行;但警方指高峰期有24万人,比2003年的35万人低。同日全球20多个城市,均有声援香港的游行或集会,令香港的政局引起各国关注。据了解,在这个阶段,北京和港府的态度仍然强硬,但已开始动摇,密切留意事态发展。

6月9日大游行后,10日凌晨有立法会外聚集的示威者冲击立法会。(资料图片/罗君豪摄)

破纪录大游行后 政府企硬令民怨升温

6月9日大游行后,特区政府立即发表声明,表示《逃犯(修订)条例草案》会如期在6月12日(周三)二读,态度强硬。当时立法会外仍有过千人聚集,到10日凌晨,有市民开始冲击立法会和龙和道,示威者拆铁马、架设路障,但警方很快清场,1点半已收复龙和道,将最后约200人驱散至湾仔,到凌晨4点登记身份证后,就让大部分示威者离开。

10日(周一)凌晨的冲击被驱散,但民怨继续发酵,有市民开始发动在12日、立法会二读当日,全港罢工罢课罢市,并包围立法会。11日(周二)晚上9点多,陆续有市民到添马公园和立法会附近聚集。

警方在清场行动中发射超过150枚催泪弹、数发橡胶子弹和约20发布袋弹。(资料图片 / 罗君豪摄)

重演占领催泪弹 警方武力升级清场

12日(周三)早上约8点,示威者就成功占领龙和道、夏悫道,之后陆续有市民加入,犹如2014年雨伞运动的场面。占领金钟后,局势一直平静,警方亦未有清场。但到下午3点后,示威者冲击立法会防线,警方以催泪弹、橡胶子弹、布袋弹等武器清场,合共发射超过150枚催泪弹、数发橡胶子弹和约20发布袋弹,到傍晚示威者已退到中环大会堂方向,占据道路。但到13日(周四)凌晨1点,现场最后约100名示威者已经陆续散去。

不少清场的画面在网上不断重播,示威者无冲击或被制伏后继续被打,记者称为警方释放催泪弹和胡椒喷剂的目标等,令不少市民质疑警方清场时使用过度武力。

直到这一刻,北京对事态发展感到担忧,且开始思考是否需要“转弯”,以免发展下去会出现不欲见到的流血事件,亦令香港社会稳定现变数。这成为整个事态发展的重要转捩点,港府形势急转直下。

12日早上约8点,示威者就成功占领龙和道、夏悫道。(资料图片 / 林若勤摄)

林郑先眼泪攻势 再定性为“暴动”

12日当日早上8点多,林郑月娥在礼宾府接受无线新闻专访,当时示威者刚刚占领金钟,未有冲突。专访最早在5点钟的普通话新闻中播出,林郑月娥强调不会撤回逃犯条例修订,亦以眼泪攻势,说道被指“卖港”时哽咽流泪,又指被不问世事的丈夫斥指她担任特首后“卖身给香港”。

到晚上8点多,林郑月娥再发表电视录影讲话,态度强硬指下午的大规模冲突是“暴动”,首次为示威定性。

外交部发言人当日中午亦表态支持港府修例,态度强硬。而建制派就坐警车出入立法会,全日都开不到会。

各国纷纷评论香港政局,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开腔评论,白宫顾问又公开表示,特朗普与习近平月底会面时,会表达对香港修例的看法。

12日,林郑月娥在接受无线新闻访问,期间哽咽落泪。(无线新闻画面)

不合作运动此起彼落 立法会无法续会

到13日(周四),不同市民响应不合作运动,刻意延误港铁,继续有市民包围立法会,直至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宣布当日不开会后才陆续散去。民怨依然高涨,下午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见记者,承认在医院拘捕示威者,并拘捕多名大学生,部分人以暴动罪被捕。

但亦在同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强调香港修订逃犯条例并非中央指示,内地的中央和地方媒体罕有地转载报道。本港多个界别联署要求政府搁置修例,民阵就再发起在6月16日(周日)父亲节当日再游行。

警务处处长卢伟聪见记者,指警方在周三清场时,用约超过150枚催泪弹、数发橡胶弹、20布袋弹。有记者采访时被警员直接发射橡胶子弹和催泪弹,被警员用粗言侮辱,现场记者身穿全副采访装备,包括反光衣、头盔、眼罩采访。(高仲明摄)

周五开始吹和风 避免流血冲突

14日(周五),不合作运动持续,立法会亦继续不开会。网上亦有人用“长辈图”分享中国驻英大使的讲话,指修例非中央指示,又指要“保民生抗修例”,希望令部分“偏蓝”人士加入反对修例的阵型。

同日多名行政会议成员,包括陈智思、林正财、罗范椒芬、汤家骅纷纷放和风,陈智思说“缓冲下”,林正财说“暂缓修例是个人意愿”,汤家骅说“台方拒引渡令七月死线不存在,重新咨询是可取方案”,只有叶刘淑仪继续强硬支持修订。

多名前高官,包括前保安局局长黎庆宁、前宪制事务司施祖祥联署,呼吁撤回草案。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呼吁暂缓修例,民建联的蒋丽芸亦说可以延迟一点时间也不坏。

“和风”下,撑修例大联盟取消记者会和签名街站,只有工联会现身支持修例、支持警方执法,其他建制阵营一直按兵不动,立法会亦未公布何时恢复二读。

社会气氛依然高涨,不合作运动、再次上街大游行、再包围立法会的声音不绝于耳,到周五下午,一直有多个传言指逃犯条例会暂缓修订,避免爆发流血冲突,亦有传林郑月娥等待北京最高指示。

▼回顾6月12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 大规模示威冲突前后30小时▼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