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中再现绿洲 企业如何透过绿化工作达扶贫之效?

撰文: 李家伟
出版:更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望无际的草原,眼下有牛羊在吃草;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敕勒歌》提到的境况,相信是不少人脑内想像出来的内蒙古面貌。
然而,内蒙古因为气候干旱和过度开垦放牧的缘故,在20年前一直都是荒芜、黄土飞扬的大漠。影响环境之余,生活在该片土地上的游牧民族更是大受冲击。荒漠化影响畜牧,也即影响生计,不少牧民也因而成为了贫穷户;情况一直至21世纪才出现改变。
根植内蒙古的亿利集团1988年成立,过去除了担当绿化沙漠的角色,近年更不断透过绿化工程,提供工作机会、住宿、教育机会等等,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

内蒙古距离香港超过2000公里,香港人对内蒙古固然并不了解,对其荒漠化的情况相信更为了解贫乏。(张浩维摄)

对居住在海港的香港人来说,沙漠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议题。而要解决荒漠化、将沙漠变成绿洲,相信港人更加难以想像。然而这个看似不可行的幻想,在中国北方却正逐渐实现。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库布其”在蒙古语的意思为“弓上的弦”,因为地势在黄河下的形状酷似弓弦,因而命名。文献记载,库布其古时曾有水草,但因战乱、气候、过度开垦放牧等原因,绿洲变成了沙漠。而沙漠腹地过去被因寸草不生、风沙泛滥,加上每年的日照时间高达3180小时,所以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一望无际的太阳能板,却为沙漠带来生机。(张浩维摄)
+2

能源公司看准日照长 11年起设太阳能发电

沙漠看似了无生机,但就有能源公司看准日照时间长的特性,2011年开始在沙漠腹地上发展太阳能发电。本来一望无际的沙漠,现时却满布太阳能发电板。工作人员提到,现时的在沙漠上的太阳能板已多达150万块,占地超过50,000亩。换言之,太阳能板覆盖的区域比起三个湾仔区还要大。

占地甚广,发电量亦相当惊人。他提到,目前每年发电量高达15万亿度电,而电力除了可以供应到附近的工业园区,现时更已连接上国家电网,成为供应全国的电力。

因太阳能板贫穷户年均收益达3.6万

然而,建设太阳能板除了可以发电,原来亦可以扶贫。工作人员提到,板下的泥沙因为减少了日照的时间,亦变得适宜种植;今时今日已长出植被。而贫穷户也可以利用板下空间耕种如种植甘草,透过贩卖这种药用植物获利。同时太阳能板需要每季清洁一次,也正好成为当地贫穷户的工作机会。他指,现时被聘为工人的贫穷户年均收益达3.6万人民币,已脱离国家指定的贫穷线,实现脱贫。

李嘉敏(右一)指(张浩维摄)
+13

港生考察如何治理荒漠“惊见”牧民“有车有楼”

除了发电,在当地负责治沙工作逾廿年的亿利集团已绿化了超过900万亩土地,并著手改善当地教育、环境、生活等问题。亿利早前在香港首次举办了“荒漠治理创业大赛”,邀请大专学生在治理荒漠以外,亦可以思考可以如何在已治理的沙漠上实践商业计划。9队入围队伍早前就从香港出发前往库布其沙漠,作实地考察。

学生在四日三夜的行程中,参观了当地学校、游牧民族的新旧居、种子资源库及生态园等设施,更了解到不同的植树、治沙的方法,并在沙漠中欣赏了无光害影响的星空。其中一队入围队伍成员、在香港大学修读化学及全球研究学系的李嘉敏指,香港人一直没有机会接触沙漠化议题,她对牧民的印象也与普遍人一样,停留在“穷”及“落后”。然而与牧民的交流后才得知,原来不少牧民已“有车有楼”,甚至是用机械耕种,笑言是次一行改变了她过去不少的偏见。

在香港知专设计学院修读园景建筑的翁梓贤是李嘉敏的队友,他们是次商业计划针对的消费者是年青人,透过手机应用程式等方式,令大众更了解库布其沙漠的情况。翁梓贤称,希望透过是次的实地考察,掌握计划的可行性,从而在计划书上让投资者更了解计划的收益及风险。

在了无光害的库布其沙漠,擡头就能看见繁星。(张浩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