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乳癌妻盼退出婚姻 深情丈夫不弃:让我履行照顾你50年的约定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死亡率位列前三甲。不少年轻患者发现自己确诊乳癌时,除了担忧病情之外,更担忧需要全乳切除,其后影响家庭关系和两性关系,变相耽误了治疗。事实上,不少早期患者可以选择先接受术前治疗,将肿瘤缩小,其后进行乳房保留手术,继续享受健康美丽的人生。赖关裕秾在2008年发现乳癌三期,当时只有38岁的她在确诊那一刻深受打击,形容自己“只剩一个躯壳”。医生告诉她治疗可能需要切除全乳,并影响生育,她甚至和丈夫说要在婚姻中退位。丈夫表示只要能生存,什么都不重要,要信守结婚时的承诺。经历八个月的积极治疗,赖关裕秾不仅恢复了健康,人生也有了许多改变。
医生:本港患者对乳房保留手术认知不足
随着公众对乳癌认识不断加深,近年不少患者在确诊时,仍属于病情较轻的早期乳癌,可及早进行手术及有机会完全康复。外科医生孙杜琪表示,除了全乳切除外,不少患者可以选择乳房保留手术,配合电疗后,成效与全乳切除相若。
孙杜琪医生指,数据显示,在所有患一期或二期的本港年轻患者(小于50岁)中,仅有约三成的患者采取乳房保留手术,显示患者认知不足。建议患者可以多问、多了解,以免因不知道或误解而错失保留乳房等更佳治疗方式。
赖关裕秾今年49岁,她形容得知患病那一刻还是记忆犹新:“像一个木头,像一个空的躯壳”。尤其当她得知治疗需要打闭经针,不再能生育时,她深深感到自己作为女人的特质全部被剥夺。赖关裕秾对丈夫说,如果有很合适的人,自己宁愿退出。
丈夫却表示,要信守婚姻宣誓时的承诺,要履行照顾她50年的诺言。在丈夫的鼓舞下,她经过8个月的治疗,度过恶心想吐、不断脱发的疗程,现时已经恢复健康。
作为过来人,赖关裕秾说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她十分感谢丈夫当时给她的信心,亦从那以后便投身义工工作,推动乳癌患者化疗陪诊服务。
HER2型乳癌患者接受术前治疗 耗费过百万
香港乳癌研究组代表、临床肿瘤科医生梁伟濂表示,最新国际治疗指引建议HER2型和三阴性,以及第二期或第三期的乳癌患者,应该接受术前治疗,如有机会在术前缩小肿瘤甚至完全清除癌细胞,或者将无法以手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以接受手术的程度,亦有机会将原本需要进行大范围切除的手术范围缩小,以达到保留乳房的目的。
年过五旬的韦女士在2016年洗澡时发现乳房有肿块,后确诊是HER2型乳癌肿瘤。该类型乳房肿瘤扩散速度快,若无标靶药物治疗,患者的存活率一般较低;本地医学统计显示,有约20-25%的香港乳癌患者,HER2受体呈阳性。
最初确诊时,韦女士误以为只能接受全乳切除,在诊所痛哭流涕,“觉得死亡好近”,甚至想放弃治疗。咨询另一位医生后,韦女士得知接受术前治疗或有机会保留乳房,她慢慢找回信心。随后一年内,她根据医生建议接受为期6次的术前双标靶治疗及化疗,过程中“挨咗30针”,耗费过百万。
韦女士忆述,自己从得知患病再到积极治疗,调整心态用了近3个月时间,期间慢慢了解乳癌知识,才慢慢有了心态上的转变,“最难过到系自己𠮶关。”她表示,现在已经完全恢复,可以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