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医生】新加坡免试院校名单削三分一 踢走内地四院校
本港公营医疗系统医生不足,一直无法解决,民主党立法会议员黄碧云早前建议,本港应仿傚新加坡做法,设立认可外地院校医学院名单,其医科毕业生可免试来港执业。引入新加坡制度会否导致香港中门大开?新加坡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MOH)与医药理事会(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 SMC)昨日(18日)发表联合声明,指因应医科生人数增加,决定大幅削减认可外地院校数目,由158间减至100间,大减37%;当中内地院校更减半至只剩4间,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院仍列在名单上。立法会议员郭家麒表示,新加坡是主权国家,国际鲜有国家会仿傚新加坡制定认可院校名单。新加坡是次更新名单,把认可内地院校减至4间,他认为一旦香港有了名单,日后想削减内地院校数目将会是“灾难”。
民主党黄碧云倡也设免试外地院校名单
现时所有海外受训医生,如要成为本港注册医生并执业,均需通过本地执业试,即使是到外地留学的港生亦不能豁免,因而被指阻挡海外受训医生来港。黄碧云计划提出私人条例草案,建议本港也设立认可免试外地院校名单,排名高于本港两间大学医学院的院校可列入名单中,但建议一出便引起争议,有医生直指方法不可行,亦有网民认为会引发内地“黄绿医生”涌港。
新加坡医科生增加 决收紧海外医生到当地执业
适逢本港正讨论新加坡模式时,该国卫生部与医药理事会昨晚公布大幅减少认可院校数目,新名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新名单只剩100间院校,较现时少58间或37%;当中内地院校由8间大减至4间,被移除的内地大学包括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医学部及四川大学医学部,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医学院排名,浙江大学医学部的排名介乎101至125位,较仍留于名单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排名为高(介乎151至175位),但仍然被踢出名单外,所以名单修订并非单纯以排名计算。
三内地院校医学院国际排名与港大中大相若
当局解释称,修订是基于新加坡一直发展当地医疗的培训管道应付人口老化,当地每年医科生人数,已由2010年的300人,到2018年增至500人,首批新增毕业生将于2023年毕业,所以要稳定海外医生到当地执业的数量。
公布又提及认可院校名单的审查标准,考虑了各种因素,包括大学的国际及国家排名、其有限度注册医生的表现,从而确保海外医生的质素。
由此可见,新加坡模式可因应当地医生供应而收紧放寛,并只包含各地最有名大学医学院,如四间仍在名单内的内地大学:北大、清华、复旦及上海交大,在THE排名榜中,前三所的排名与港大及中大医学院相若。若以黄碧云的建议,只有高于本港两间大学医学院的院校可列入名单中,以THE排名,则只有清华大学符合条件,如以QS排名,则排除所有内地院校。
郭家麒:新加坡为主权国家 香港难跟随其做法
立法会议员郭家麒表示,香港绝不可能仿傚新加坡做法。他指新加坡是主权国家,香港透明度较高,要修改院校名单甚复杂。“无咩地方好似新加坡咁做,呢个做法好难理解”,他指名单上印度、内地、澳大利亚均有不少学校在名单中除名,而内地更有一半院校在名单中被除名,他坦言若这情况在香港发生,“简直系灾难!”
对于近日有意见促香港政府也设免试机制,郭家麒强调全世界大部份发达国家均有考核制度,包括英国及澳大利亚,他又以澳大利亚为例,指不少国家的制度更严谨,当地即使已在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取得专科资格,首五年仍需接受监督,而且所派岗位由医学院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