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人工大比并 深圳人工低但每年加薪一成升职快

撰文: 陈嘉慧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多番强调大湾区机遇处处,更指香港加深圳就是华尔街加矽谷,鼓励港青北上发展,但大湾区薪酬待遇对港青是否吸引?《香港01》比较香港和深圳两地多项数据,发现即使如资讯科技薪酬较高的工种,中港两地薪酬仍有一定差距,而内地较高税率也影响打工仔实际所得。有人力资源顾问指,在考虑是否到大湾区发展时,最主要看行业,从事IT业、制造业等在大湾区有市场及政策配套,发展前景更好;虽然初入职人工通常比香港公司低,但胜在人工加幅高,且消费水平较低,“人民币3、4千都可以住得OK,唔驶住㓥房。”( 除特别标注外,文中所有金额单位均为港元。)

↓ 港深青年收入比较 ↓

+2

矽谷和华尔街,所对应的就是资讯科技业以及金融业。究竟这两个行业,在两地的就业环境有何分别?

记者分别在本港求职网站JobsDB,以及内地求职网“前程无忧网深圳站”,分别搜寻软件开发以及金融分析的两工种空缺以作比较。

以软件开发为例,香港求职网有2,880个空缺,深圳则有13,900个﹙统计日期为4月17日﹚,相差近4倍。不过,深圳的职级和薪酬十分参差,由最前线的微博“小编”到公司技术长都有,月薪介乎数千元人民币至年薪过百万不等。

以初级职位为例,当中不乏月薪上万人民币﹙港币11,600元﹚的空缺,其中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聘请一名一年经验的Android工程师,月薪可高达2.5万至4.5万元人民币。但另一方面,月薪少于6,000元人民币﹙港币7,000元﹚的职位也不少,主要是微博或网站“小编”。 若果想找一份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深圳或许不是最好选择。深圳求职网站只有约100个金融分析师职位空缺,大多数月薪8,000元﹙港币9,300元﹚左右,而香港求职网站上可搜寻到900多个空缺,大部份月薪3万元起跳。

应届生在港收入水平高

整体而言,两地薪金差距甚大。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月入中位数只有人民币5,069元﹙港币5,900元﹚;而2018年本港雇员的中位数就有17,5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悬殊”甚为严重,部份行业的月入中位数低至人民币4,000元左右﹙港币4,700元﹚。只有少数行业如IT行业,月入中位数过万﹙港币1.16万元﹚。

深圳:生活成本低但税率高

《香港01》早前透过网上问卷,访问十多名刚毕业于本港大学的内地生,了解他们毕业后的的去向和就业情况。当中发现从事互联网及资讯科技行业的毕业生,无论在香港还是深圳,一般月薪都可达1.5万至2万元,更有留港发展的毕业生月薪逾3万元。

不过,无论是香港还是深圳,打工仔均需面对百物腾贵,扣除基本开支后所余无几的难题。

有留港受访者月入约2.3万元,但每月支出亦高达1.8万元,当中有7,000元用于住屋,相当于月入的三成。

深圳方面,其中一名在当地工作的受访者,月入1.5万人民币﹙港币1.8万元﹚,但每月支出高达1.1元万人民币﹙港币1.3万元﹚,即月入逾七成。

内地:每月缴交占人工20%的社保费 内地高税率与香港低税率比较,亦会令不少有意回内地发展人士却步。内地公司更会在出粮前,先替员工扣除税项及社会保险费。假设一名内地人月薪1.5万元人民币﹙1.75万元﹚,每月需缴交约占人工20%的社保费及工积金,即约3,300元人民币﹙3,900元﹚;然后在扣除社保、公积金公费用及免征额的余下薪金,缴交10%税率的个人所得税。两者共占收入25%,真正到手的人工只有约1.1万元人民币﹙1.3万元﹚,只约月入的四分之三。

即使内地早前宣布将“港人港税”优惠政策扩大至整个大湾区,为内地工作港人补贴中港两地税务差额,惟政策只适用于高端人才及紧缺人才,对两者亦未有明确定义。

人力资源顾问:两边储钱或差不多

到底港青到大湾区抑或留港发展较好?安俊人力资源顾问董事总经理周绮萍指出,如非香港公司专门聘请到内地的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香港的新大学毕业生到内地工作,待遇跟当地人相若,入职薪酬约6,000至9,000元不等。她续指,内地虽然人工较低,但每月生活费也较低,“两边每月储到的钱或者差不多。”值得留意的是,内地加薪速度较快,一般每年可加7%至8%,而香港每年人工增幅仅3%至4%,长远可追上香港水平。

周认为,在考虑是否到大湾区发展时,最主要看所从事的行业。她举例,若有意从事资讯科技业及制造业,可考虑北上发展,“例如你想做机械人,起码周边有配套工厂,可以打模。”如果想从事金融业,就应先在制度更成熟的香港工作累积经验,再到内地市场发展。不过,她特别提醒,内地税率高,若在大湾区以外城市工作,没有“港人港税”优惠,随时“赚少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