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乐善堂小学改建过渡性房屋 五月接受申请 只限有小孩家庭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乐善堂早前宣布,拟于九龙城乐善堂小学校舍改建“过渡性社会房屋”,并命名为“乐屋”。乐善堂今日(17日)公布,作为首个改建校舍作社会房屋的先导计划,已制订初步图则,计划提供50个3至4人家庭单位。乐善堂总干事刘爱诗指出,大部份班房可“一开二”分间两个3人家庭单位。而每个单位设独立厨厕,并两边设窗助通风。她表示,料五月起可接受申请,但只会考虑有18岁以下小孩的家庭,而正轮候其他乐善堂社会房屋项目的3至4人家庭,亦会获优先考虑。

乐善堂拟将九龙城乐善堂小学校舍改建作“过渡性社会房屋”。(余俊亮摄)

九龙乐善堂总干事刘爱诗指出,作为首个改建校舍作“过渡性房屋”的先导计划,需与多方研究技术性问题,包括地契、间隔等。她表示,目前在建筑师协助下已制订初步图则,日后会以此为基础再作进一步研究。同时,现时校舍的土地用途仍是学校,故2月起已向地政署申请五年豁免期。

大部份班房“一开二”分隔两个单位

刘爱诗指出,校舍两层连地下共有22个课室,料可提供50个3至4人家庭单位,大部份班房可“一开二”分间两个3人家庭单位,其中6间为4人单位,单位面积介乎180至240呎。同时,地下将预留两个无障碍单位。

她又指,为善用空间,现正研究将原来厕所改建成单位。校内的篮球场会保留作社区活动,并设共享空间,如洗衣房等。然而,考虑到环保的问题,校舍将不设电梯;而校舍具历史性的文物,包括有百年历史的龙津牌匾、礼堂对联等,将会继续保留。

乐善堂总干事刘爱诗(右)指出,大部份班房可“一开二”分间两个3人家庭单位。(余俊亮摄)

设独立厕厨 校舍有利改建

协助处理今次项目的建筑师袁国章指出,为加强隔音效果,单位之间将以砖墙间隔,原有课室的门会保留,而另一单位的门口在窗口位置一方重新开凿。他续称,单位设有独立厕厨,两边设窗,日后的床位会靠近窗口。同时,单位不设房间,但会以简单间隔分开大厅及房间。

袁又指,今次计划具挑战性,但由于学校已有足够的天然照片及通风,故改建时不需用额外成本加建,只要在间隔上作出配合便可附合要求,加上校舍的承载力较住宅高,有利于课室内的改建工程。

尚有两个潜在市区选址作过渡屋

刘爱诗则指,由于项目尚未招标,故暂时未知改装成本。她又说,现时乐善堂尚有两个潜在市区选址可作过渡性房屋,详情有待公布。

乐善堂早前宣布,拟将有约70年历史的九龙城龙岗道63号小学的22课室改建作“过渡性社会房屋”,单位供3至4人家庭居住,受惠人数料可达200人,租期不少于2年校舍将于9月停办,改建工程最快同月进行,料可于半年完成,2020年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