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乌嘴狗”粉蓝色中巴重现 本土玩具车仔勾划旧香港
绿白色渡海小轮、蓝黄色中巴、红蓝绿色的士……各式交通工具,街道上汽车来来往往,交织成“700万人的香港故事”。世代更替,巴士公司结业、屋邨重建……庞然大物未必能够留住,小小模型,却能为时代缩影,绘成香港的时间地图。
“我哋系做700万人嘅故事同回忆,唔论你系咩年纪,喺我哋嘅香港时间地图中,紧会揾到一啲车、模型,勾起你细个嘅回忆。”
吴凯俊(Steve),出生70年代,笑言自己是“推车仔”长大的一代,在大大公司(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盛极一时的百货公司,现已结业)买tomica车仔,是他那一代男孩的集体回忆。从事玩具行业18年的他,有感具香港特色的玩具十分罕见,于是在两年前创立品牌,专注生产有香港特色的模型,透过一部又一部制作细致的玩具车,记录下700万人的故事和回忆。
他说,创立品牌的计划,是各款车辆,包括的士、Van仔、巴士、警车、救护车、消防、海上交通工具等,共9个类别;由60年代至2010年代,每十年找一个代表,制成模型,用54款模型,组成香港的“时间地图”。转眼间,已经完成33个,连“地图”外的也有了。
制作“乌嘴狗”巴士
1904年,电车在港岛通车,成为最早的大量公共交通工具,“叮叮”声百多年来从没间断,至今亦是市民常用的交通工具。人口增长,促成巴士公司成立。1949年,九巴将丹拿A型巴士引入香港,市民戏称为“乌嘴狗”,车头独特的形状,亦叫人一看难忘。汽车科技进步,新款的“丹拿/利兰珍宝”、“利兰胜利2型”成为路上主流。一代主流,终都会成为经典,2012年5月9日,全线热狗退役。
小巴由14坐变16坐
纵横路上的又岂止大巴。70年代,政府确立小巴制度,红van、绿van,由14坐位,变成16坐,“唔该有落”成为市民生活一部分。而红Van车头的路线牌、价钱牌也是其特色;网络时代,“大埔红Van”因为网络小说和电影成为文化符号,于是Steve将现时最后一位手写路牌师傅麦锦生的路牌,制成锁匙扣。
真・雪山雪榚车 重现展场
作为“70后”Steve仍记得童年时“睇403穿梭机,食雪山雪糕”,可惜雪山雪糕已结业,街上电糕电单车亦买少见少。Steve为了重现当年,不单生产模型,更向绵羊仔协会借来一辆八十年代已行驶街头的“雪山雪糕”电单车,在玩具展上展出。
政府部门的车辆,其实也是时代的见证者。警车、消防车,看看车身的款样,大概都知道是属于哪一个年代的产物。
理想宏大,但最终都要与现实角力,Steve亦庆幸遇上众多有心人。Steve说,最初成立公司时,不少人“告诫”他,香港市场太细,生意难做。的确,由于市场细,生产量有限,不少大陆厂房都拒绝他的订单,幸得一班有心的港资厂商,不介意出货少都与他合作生产。在零售层面,他亦感谢不同百货公司卖手,认同他的理念,打破公司只售独家货的“潜规则”,在与竞争对手“撞款”的时间仍然入货。
得到各方支持,全因大家都珍惜“香港人”这三个字。
TINY今年亦有参加玩具节,展出多款玩具模型,详情如下:
第2届香港玩具节日期:2016年7月15日至17日(星期五至日)时间:早上11时至晚上9时地点: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3楼汇星及展贸厅2门券:$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