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发表报告 倡增小学校长人工、最高达12万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由教育局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今日(26日)举行传媒简报会,小组主席邱霜梅讲解报告时表示,经参考海外经验及业界意见后,提出共18项建议,包括调整中、小学校长薪酬及人手安排,增加小学中层主任职位人手等。

▼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报告结果▼

+2

在2017年11月成立的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主责研究建立教师专业阶梯的可行方案,包括为落实教师职位学位化时间表,中、小学及特殊学校管理层的职级安排等。小组主席邱霜梅今会见传媒时表示,小组完成报告并提出共18项建议,以提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报告建议改善公营小学的中层管理人手,将主任级教师比例由现时每3班1名增至每2班1名。(资料图片)

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报告指出,小学校长经历了全日制、校长资格认证要求等多项教育变革,校长工作日益复杂繁重,惟薪酬多年来未有调整;而副校的高级小学学位教师职级只较小学学位教师顶薪点薪金只相差约1,500元,难吸引教师任副校,故小组建议调整多年没改动的小学校长薪酬,以及提升小学副校长的顶薪点。

小组建议将一级小学校长的薪级由现时薪级点的38至41,增至44至47,即顶薪点可由现时最高9.3万增至约12万元,增幅接近3成。副校则由现时最高的7.1万元,增至逾8.5万元。小组另建议增加小学副校数目,若24班或以上小学,副校数目可由现时2人增至3人,18至23班的小学则由1名副校增至2名副校。

报告亦建议改善公营小学的中层管理人手,包括将主任级教师比例由现时每3班1名增至每2班1名,以领导主要科目组别及校本发展等项目;以18班小学为例,主任级教师将由6名增至9名,特定措施下的主任级教师职位则由2个增至3个。而现时教育措施下的额外职位将维持不变。

叶建源形容报告建议合理,能回应业界的明确诉求。(资料图片/邓倩萤摄)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形容,报告建议合理,能回应业界的明确诉求。他解释,以往小学多由基层学位教师分担主任职务,但在推行教师学位化下,应重新安排职务以避免混乱,而中学人手比小学多约一倍,故增加小学中层管理人员及调整校长、副校薪酬的建议合理,可令小学编制应更接近中学。

专责小组表示,早在去年11月向教育局提交有关小学人手安排建议,料政府能尽早跟进及实行,惟由于建议薪级涉及公务员职位的薪酬变动,政府需考虑财政及建议带来的影响,而政府内部正进行一系列跟进措施;至于政府早前预留每年约五亿元经常性开支,用于小学校长、副校长薪酬调整及小学中层主任管理职位的开支是否足够?小组成员兼教育局副秘书长黄邱慧清透露,政府正就财政承担作最后估算。

中学方面,小组建议将24班或以上中学的副校数目由2增至3;而拥有18班或以上学校的中学校长亦可升为一级中学校长,门槛较以往须达24班或以上低;而二级中学校长的班数亦由现时15至23班调低至12至17班。小组亦建议调整公营普通中学副校人手安排,如有24班或以上的学校,副校人手可由现时2名增至3名,15至23班维持2名副校;12至14班则由0副校增至2副校。

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邓振强欢迎报告,形容建议能回应业界诉求。相信下调一级中学校长的班数要求有助稳定业界生态。他解释,香港学童人口趋于稳定,不少中学的单数维持18班,若维持要求24班或以上的学校校长才能获一级校长薪酬,不少校长会于1至2年转校,“对18班学校发展不理想”。他又说,由于中学事务主要分为三部份(课程学与教、学生成长支援、学校行政与对外联系),较多班数学校增至三名副校的建议,能平均分配职务。

近年本港出现多宗小学校政问题,包括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帐目混乱等。(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近年本港出现多宗小学校政问题,如兴德学校影子学生风波、浸信会沙田围吕明才小学帐目混乱,以及东华三院李东海小学有教师堕毙悲剧,矛头均指向校长。被问到如何说服公众小学调整校长薪酬时,小组成员兼津贴小学议会主席苏炳辉则表示,小组不会就个别事件作讨论,而是探讨长远策略,希望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育行业。

而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主席邱霜梅则回应指,小组接触到众多校长和前线教师中,绝大部分均是有心及为教育默默耕耘的教员;她形容有关事例“全部都系好好嘅反面教材”、“反思工具”,相信提供校长培训机构时渗入课程中,社会能从错误、失败中学习。

此外,专责小组参考海外经验后,建议表扬优秀教师,如在学校设立“专家教师”,让学校按校本需要,调配职位予“专家教师”成中层领导教师,带领学校的学与教发展。邓振强认同建议,指现时中层领导教师主要为科主任或训辅主任,他们均需负责行政工作,而建议下的“专家教师”料毋须承担行政职务。

教师专业发展专责小组建议,对校长、副校长及薪酬进行调整,以及增加小学中层主任职位人手。(邓颖琳摄)
“过去对教学有兴趣的教师,若不想管理行政,难有晋升机会,而(专家教师)建议符合业界需求,为教师能提供多轨道晋升机会,相信能带动教学气氛。”
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邓振强

邓振强建议,专家教师的晋升机制可参考一般教师晋升机制,包括须通过教学观察、晋升面试,再由校董会作最后决定,不会出现校长专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