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王之王”染褐根病传将被斩 树专家力挺情况稳定 促刀下留树
挨过“树木癌症”、逃过2007年台风摧残的400岁“树王之王”,可能将死于政府宁斩勿纵的斩树政策之下。消息指,政府正计划移除18棵感染褐根病的古树,位于九龙公园内、有400年树龄的树王细叶榕,或是其中一棵被斩对象。有树木专家实地视察树王之后,认为该树现时情况稳定,不应该被移除。当年有份救树的前康民署职员亦不理解政府斩树原因何在。发展局回应时未有否认计划斩树王,只称会为每棵染病的古树制定合适方案,有需要时,会移除受感染的树木。康文署称现阶段未为移除有关树木订出时间表。
位于九龙公园内的细叶榕(《古树名木册》编号YTM/97)估计树龄有400年,高23米,树冠直径35米,曾于2007年台风过后,有三分之一的树干突然塌下,及后被证实患有“树木癌症”之称的褐根病。
曾有份参与拯救“树王”的康文署前高级康乐助理员余立安透露,当时政府除施放农药及肥料外,更斥资90万,为该树建吊桥式支架,以稳定树身和提供支撑,让气根可生长落地,重建根部,方案料可用长50年或以上,且甚见成效。他表示,现时树王树冠生长茂密,故难以理解政府为何要将古树移除。
长春社总监苏国贤亦不认为树王急需于此刻被移除。据他上星期巡视该树健康状况时所见,“树冠茂密、树叶面积有增长,呈深绿色,又有新叶子长出,枯枝不多,可见树王褐根病症状减少,情况稳定,不应该把该树砍掉。”不过属树木管理专家小组成员之一的苏国贤认为,褐根病近年在本港有蔓延和恶化迹象,认同有需要改变防治策略,把病情严重的古树移除,因褐根病的扩散速度很快,护理不当有机会使树木互相感染。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高级研究员赵绍惠今日亲到九龙公园视察,她批评政府未有妥善管理树木,或导致褐根病在香港蔓延。
她解释,褐根病的真菌可透过树木根部接触、泥土或子实体传播,负责打理树木的前线人员,在处理患褐根病的树木后接触其他树木,都有可能把病菌传播。另外,发展局曾发布《褐根病指引》,但赵认为指引不清晰,使前线人员可“各自演绎”,未能有效防治褐根病。她补充一般市民如曾接触患病树木,或会成传播真菌的帮凶。
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7月,全港已有287棵树证实感染褐根病,其中49棵属《古树名木册》内的树木,当中有31棵已被移除,有18棵正等待政府筹备移除计划。另外238棵非古树名木,已有218棵已被斩。
康文署在2014年 8月移除九龙公园内另一棵细叶榕,因确诊感染褐根病,治疗无效,该树为《古树名木册》编号LCSD YTM/65,树高15米。
发展局回应称,树木管理部门会因应每棵古树名木受褐根病感染的严重程度,制定合适方案,并会将方案和移除时间表提交绿化、园境及树木管理组审阅。局方又指,目前未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褐根病,但褐根病主要靠根系接触或病土传播,而藉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控制扩散的重点是要适当地处理带菌木材组织及土壤。如有需要时,局方会移除受感染的树木。
负责管理九龙公开树木的康文署表示,现时署方每3至6个月会为有关树木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评估,并提供适切的护理工作,包括浇水、施肥、清理枯枝及有需要时施放除害剂等。署方亦现正为受褐根病感染的古树名木,制定合适处理方案,稍后会将方案提交发展局审阅,现阶段未为移除有关树木订出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