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敬谦逝世】死因待查 医生指运动量突增可诱发隐性心脏病
26岁的香港泳手杜敬谦于香港时间今早(19日)于美国训练期间猝死,香港体育学院发声明指杜敬谦于热身后因身体不适送院,最后证实不治。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副教授雷雄德指,猝死一般与心脏有关,而游泳是运动强度最大的运动之一,对心脏负荷较大,他建议有心脏病遗传史的人士应接受心脏造影扫瞄检查,以诊断自己有无心脏问题。
有急症科医生估计,可能与心肌炎或脑部“爆血管”有关;有心脏科医生则表示,部分隐性心脏问题如心肌肥厚没有明显病征,即使有运动习惯、年纪较轻的人亦可能发病,建议市民若运动期间有不妥便应求医。
三大猝死原因都与心脏有关
雷雄德表示,一般而言,游泳运动员的热身项目包括肌肉、关节、心肺的热身,亦会下水游泳,在数分钟内提升心肺功能。
他引述美国在1980年至2006年间的一个研究,指在26年间有40个年轻泳手猝死,惟强调美国的运动员以百万计,数量十分多,所以只占其中一个很少的比例,大概每十万人中少于1人猝死。他称,猝死有三大原因,都与心脏有关,分别是心肌肥厚、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亦有少部分运动员因碰撞而死,如撞到脑部或被球类击中胸膛,就有机会引发心脏病。
如胸口闷、唞不到气、出冷汗,就属异常,不要以为年轻就无事,要聆听身体。
雷雄德并指,游泳和田径是运动强度最大的运动,“打篮球虽然需要体力,但也讲战术,但游泳就不可留力,要百分百去到尽,对心脏负荷较大。”他补充,如运动员在游泳期间突感不适,可能会遇溺,救援人员需先救他上水,再为他急救,救治时间就更为延迟。
家族有心脏病史运动员应做心脏造影扫瞄
他表示,一般而言,心脏病未必有明显病征,而在家庭医生的检查亦难以发现,需由心脏专科医生做心脏造影扫瞄才能检验出来,但费用约需3万多元;他指如体院为所有运动员做心脏造影扫瞄,就有资金问题。他认为,家族有心脏病史的人属高风险人士,就应接受心脏造影扫瞄检查,“有研究指可以减低出事风险约四、五成。”
他并提醒,如任何人在做运动时感到异常不适,就应求诊,“如胸口闷、唞不到气、出冷汗,就属异常,不要以为年轻就无事,要聆听身体。”
心脏科医生:“若有隐性心脏问题,成日做运动都可以突发”
心脏科医生梁达智受访时指,较年轻的病人若在运动期间猝死,可能与先天性或隐性心脏问题有关。他举例指,较突发的心肌炎会引致心律不正常,患者的病征包括发烧、走路时气喘、心跳或心悸等。而先天心肌肥厚患者未必有明显病征,运动时有可能诱发不正常的心跳,心脏肌肉增厚或阻碍血液流通,增晕倒风险。有部分心肌肥厚患者属遗传性,梁达智提醒若市民的家族史曾有人猝死,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应先接受心脏检查。
有运动习惯的人,其心脏可承受的压力虽然较平日不做运动的人高,不过梁达智指出,若本身有隐性心脏问题,即使经常做运动的人亦会出现突发情况,原因之一或是以往的运动量未必刺激到心脏出现问题,需视乎病人发病时的运动强度是否较以往高。
要预防运动时出现突发情况,梁达智建议市民除了多留意自己身体状况,翻查家族病史外,亦要小心控制饮食,以免胆固醇过高阻塞血管,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急症科医生推测或与心肌炎或爆血管有关
香港急症科医学院院长萧粤中估计,杜作为精英运动员,应会定期接受心肺功能检查,估计其猝死原因未必是心脏病,不过他亦指出没有任何检查的准确度可达100%。
萧粤中推测事故有两个可能性,其一可能是感冒病毒入心引发心肌炎,情况虽较罕见但亦有机会发生;另一可能性或是病人有先天性脑部血管畸型,运动时突然爆血管致死。他提醒运动员若训练时有不适,便应暂停训练并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