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民建联倡医疗券可跨境使用 推认证制度助长者北上安老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中央提倡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跨境医疗养老服务,有政党认为,将福利“过河”包括延伸医疗券至内地使用,及允许长者于境外领取伤残津贴等,有助鼓励港人于大湾区安老;另应订立本港自家标准及认证制度,评审内地医养机构,增加港人信心。有内地私家医院代表认为,做法值得考虑,又认为香港医生往内地行医是可行,表明过往曾有先例,前食卫局局长高永文入官场前便曾拉大队北上,于其医院挂单就诊。

▼大湾区规划纲要懒人包▼

+10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上月出台,当中提及深化养老服务合作、容许港澳机构以独资等方式,在内地设立医疗中心,及兴建安老院舍等。民建联今举行圆桌会议,该党立法会议员梁志祥表示,安老有庞大需求,惟本地宿位僧多粥少,但港人前往内地安老亦面临不少难题,包括福利难过河、亦未能受惠内地社保,另中港医疗水平有差异,港人信心亦见不足。

彭磷基认为,内地医养质素已有提升。(洪嘉徽摄)

梁认为,可将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至住院及手术,并延伸至广东省及澳门主要医院、诊所,同时将长者社区照顾券试验计划扩展至大湾区,并允许长者于境外领取伤残津贴,另协助机构建立以逾万人聚居的安老小镇,提供医疗、安老结合服务,并订立医疗标准及认证制度,增加港人使用的信心。

祈福医院院长彭磷基则认为,要促进跨境养老,本港社会保障补助应跟长者走,亦应取消医疗券于内地使用限制,他又提到,国内医疗人员质素提高,且内地中医诊疗水平已远超香港,他又补充指,其医院属国内三甲医院,达国内最高水平,为提高认受性,其医院亦成功申领国际认证。

他相信,本港如建立自家评审标准,值得考虑。他又认为,香港医生于内地行医是可行,只要当地医院作担保,即可取得行医证。他又透露,其医院廿年前开设时,高永文曾带领14名香港医生前往“挂单”就诊约两年,现时则有约5名本港专科医生“挂单”,亦有不少当地港人指名要求香港医生。

黄炳财同意需设认证制,并增加中港医生到访交流。(洪嘉徽摄)

伸手助人协会于肇庆设有护老颐养院,并设买位宿位,副总干事黄炳财同意需设认证制,并增加中港医生到访交流,另需厘清港人于内地营运安老机构的权责。

东莞东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翟崇碧表示,现时内地养老环境、配套已见不俗,如可解决医疗报销及社会福利等问题,相信已足以鼓励港人回国内养老;他又指,国内监管医疗机构严格,如要建立香港自家认证制度,可先行先试,待成熟后始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