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内容

【戏剧教育】制造情景让小孩扮演角色 入“戏”表达感受学解难

撰文: 王玥晨
出版:更新:

自古有说“勤有功,戏无益”,但这句话在现今社会或者已不适用!从游戏中学习,“戏剧”让小朋友寓学于乐,提升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戏”从此变得“有益”。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戏剧是提升幼童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透过设定不同情景,把学科知识与品德情操结合,有助小朋友全面发展。“戏有益”深耕计划由陈廷骅基金会慷慨资助、香港话剧团筹办及培训,伙拍香港教育大学为研究机构,并获民政事务局及教育局鼎力支持,透过导师培训,把戏剧教育的种子散播到各间幼稚园,所有参与学校可获全数资助,计划的第四期即将展开,将提供近30个名额让学校参与。

由到校培训及支援 深耕细作至日常教育模式

香港话剧团外展及教育主管暨计划监督周昭伦从事戏剧教育近三十年,深信戏剧可以诱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令他们更加投入。

戏剧教育于世界各地,尤其欧美都非新鲜事,但在本地幼稚园应用上,大多限于毕业礼的话剧表演。“戏有益”深耕计划监督周昭伦(Mike)认为,戏剧教育在于透过设定有趣情景,让小朋友代入角色,发挥想像和创意,配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去学习和解难。“单一次角色扮演的演出不能使小朋友真正代入,因此我们自2017年起把计划发展成长期协作,帮助幼稚园老师把戏剧融入日常教学,至今已有近60间学校参与。”香港话剧团派导师走入参与计划的幼稚园,为教师提供12小时戏剧教育工作坊,以及与核心小组老师进行50小时协作教学培训。

“戏有益”深耕计划目的与内容:

Mike指整个计划包括两部分,12小时的戏剧教育培训过程中,幼稚园的全校老师都需要参与,有了基本认识后便更容易运用戏剧教育模式;完成后,核心教师会参与50小时的协作培训,在戏剧导师带领下,挑选合适的绘本,设计课堂内容,并在课堂中实践戏剧教学,亦会一同检讨教学过程和进度。

演绎绘本故事 代入角色学习解难

每次戏剧课小朋友反应都十分良好,老师亦非常投入戏剧教学。

戏剧导师苏欣怡(Yannie)和Mike都说小朋友通常很快便能入戏,而且反应出乎意料地好。“有次故事讲到有大狼袭击农场,有位小朋友真的感到害怕想离开,但当老师耐心解释,他便明白面对危险要冷静寻求协助。”

有一次,老师根据绘本《好朋友》的内容,和K3小朋友一同演出这故事。故事讲述农庄主人生病,小动物要合作到处找食物,更要造船出海。老师请小朋友扮演动物角色,当中他们学会了不同动物的习性;出海遇到坏天气,有小动物不幸跌落海,Mike说真的有扮演小鸡的小朋友二话不说跳船救朋友,没理会自己其实会不会游泳!

戏剧导师苏欣怡(Yannie)在课堂上向老师示范戏剧教学习式。

Yannie说有小朋友因投入角色而变得自信,勇敢表达个人感受!“有老师向我们反映,不少内向的小朋友一旦投入角色,就会勇敢表达意见。”有位平日内歛的小朋友,披上小猪戏服后,忽然讲出心底话,“小朋友说自己怕被同学取笑太胖,所以躲起来吃饭,其他小朋友听到便直说取笑他人的行为是不礼貌的,加上老师事后讲解,大家都明白说话要顾及他人感受。”

戏剧让小朋友对品德有深刻体会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暨计划首席研究员谭宝芝博士,透过跟参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访谈,发现不少老师以“惊喜和神奇”形容戏剧教育:“戏剧教育不但成为老师日常教学的工具,更协助他们统整不同学习范畴,改善其校本课程。此外,我们邀请了海外幼儿戏剧教育专家,为整个计划提供意见。”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助理教授暨计划首席研究员谭宝芝

陈廷骅基金会行政总裁邹秉基亦十分投入计划,在观课后表示戏剧教育包容性很高。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小朋友透过角色扮演,发现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其实并不可怕,过程中更能够学习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及社交礼仪等。“教育是基金会关注的三大范畴之一,而我们深信透过戏剧教学提升优质学前教育,不但对学生的成长有正面影响,亦带来正面的社会效益。”

陈廷骅基金会行政总裁邹秉基

Mike指在“戏有益”深耕计划下,戏剧导师会与全港幼儿机构教师同行:“计划亦有助实践政府于2017公布的《幼稚园教育课程指引》中之‘全人教育’与‘在游戏中学习’等发展和教学原则,相信会让教师和小朋友都获益良多!”

“戏有益”深耕计划第四期现正接受报名,详情可到 www.playfullearning.org.hk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