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纲要倡医生北上 病人组织忧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更坎坷
中央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让香港医生北上短期执业,并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等。
医学会会长何仲平、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今早(20日)出席港台节目《千禧年代》时均表示,关注包括国内人士是否可来港接受公营医疗服务,认为目前人手所限未有空间,会百上加斤。林志釉表示,医管局医生正流失至私营市场,大湾区发展犹如再开一度门,会加剧公营医疗压力及人手问题,直言应以香港为家,“唔好谂住大湾区,踩住香港人。”
在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方面,何仲平表示,有北上养老港人担心交通及医疗问题,因为现时居内地港人想返香港医院接受诊治,须乘内地救护车到罗湖,入境后再转香港救护车,然后送到最近的公立医院,手续复杂。他支持让居内地港人直达香港医院,但如该服务扩至内地居民,认为对本港医疗系统是百上加斤,“负荷实在是顶唔顺。”他指,现时大部分内地人来港求诊都是到私家医院。
林志釉表示,对相关纲要内容“摸不著头脑”,形容是好口号式的概念,难以猜度。他指,既然是非急重病人,看不到有什么迫切性要跨境直达本港医院,最关注是国内人士若来港接受医疗服务,本港的医疗人手问题及前线感受,认为政府一定要澄清有关内容。
本港医疗人手问题迫切 应以香港为家
就鼓励香港医生北上,林志釉表示,去年施政报告前夕,他曾向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大力反对将医疗服务拓展到大湾区,认为本港的公营医疗人手问题更为迫切,会令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更坎坷,应以香港为家,“唔好话眼向大湾区,只脚就踩住香港人。”香港本身已要面对医管局医生流失至私营市场,拓展大湾区市场,犹如再开一度门,会加剧流失。何仲平亦表示,私人市场有北上发展空间,但公家人手急切。
何仲平提到,目前只有大型医疗集团才有能力北上,据了解亦未见盈利,但求“头啖汤”,作为先行者有利日后发展,北上发展的私家医生人数少。他又指,有同行反映,两地用药不同,有部分香港用开的药,在内地并无进口,医生亦未能长驻内地,但香港的优势在于,香港医疗水平是品牌,深得内地居民信任。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19日)表示,每日150个单程证配额加重公营医疗服务负荷无准确基础,据数据显示,公立医院使用率最高的是较年长人士,持单程证来港人士都是较年轻的,当中长者较少,其来港年龄中立数,是低于香港的年龄中立数。林志釉表示,人口增加同时,医疗人手却不变。他指,政府向来有评估新移民来港需要的社会服务需要,当中医疗服务占12%,多年来都维持该水平,他认为12%算高水平。
有听众致电节目表示,大湾区规划纲要令香港中门大开,形容是不设“防火墙”,担心香港向内地倾囊尽授经验后,会“教识徒弟无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