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毕业生走独立音乐路 坚持因“音乐令人生make sense”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在香港地玩音乐,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但总有年轻人为求追梦,不惜一切尝试。27岁的杨智远(小远)三年前港大生物医学工程毕业,同辈投身医疗专业,月入达2至3万元,自己则毅然走上独立音乐之路。他坦言,三年全职音乐路并不平坦,前路未见清晰,但至今坚持到底,“因为音乐先令人生make sense 。”

27岁的杨智远为《Ear Up Music Global 2017/18》入选的音乐人之一,坦言音乐路不易,但会坚持下去。(岑卓熹摄)

27岁的小远自中学起热爱音乐,是校内音乐比赛的“常客”,亦爱听广东歌,“每日MP3唔离身。”不过,他当时未有想过以音乐作为一种职业,“以为玩音乐(嘅人)一定要好靓,成件事要好华丽、好重金堆砌。”后来,他对义肢矫形专业产生兴趣,故2012年修读副学士一年后,成功入读港大生物医学工程。

但骨子里的音乐细胞,未曾消失过。小远在大学时候会作曲自弹自唱,藉音乐抒发感情,形容是生活的一部份。他大学时又会参与合唱团,曾因此在港大校友许冠杰音乐会上伴唱。他说,站在舞台上可以更加明白自己,“我唔否认钟意音乐。”

投身独立音乐人三年 充满挣扎

为投身成为独立音乐人,小远2015年大学毕业后从事自由工作者,主要教弹结他、维修结他及编曲等工作维持生计,月入平均一万元。他坦言,同辈毕业后会从事大学研究、医疗器材维修等范畴,月入可达2至3万元。工作收入的差异、前路的不稳定性、从事独立音乐的孤独感等,都令小远不时质疑自己,“唔知做唔做到,对得住自己嘅音乐”。

过往有一年半的时间,小远停止创作埋首工作,但半年前他醒觉,只有创作才可以找到自己。他今年更计划创作三至四首歌曲,“因为音乐先令人生make sense 。”他去年获选为第一届《Ear Up Music Global》的音乐家之一。

独立乐队“the prototyke lab”的主音陈韫(Vincy)坦言,音乐之路并不平坦,但决意一试,“后生大胆试,燃烧青春!”(岑卓熹摄)

本港学音乐功利 独立乐队主音曾对音乐又爱又恨

另一位26岁陈韫(Vincy)为独立乐队“the prototyke lab”的主音,乐队为第二届《Ear Up Music Global》计划入选的独立乐队之一。传统名校拔萃女书院毕业的Vincy,自小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幼稚园高班起已学习钢琴,中四前已考获八级。

不过,Vincy坦言,本港学习音乐风气较为功利,以考试模式为主导,令自己对音乐“又爱又恨”,直至升上高中后透过YouTube,认识到音乐自弹自唱的乐趣,于是重拾音乐热情,其后再到美国大学攻读音乐。

三年前Vincy回流香港发展,约一年前开始自由工作者生涯,主力投身独立乐队。Vincy坦言,玩音乐,前路可谓充满未知性,但笑言:“后生大胆试,燃烧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