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游行】上街诉求一大箩 回港大学生:连医生都上街好无奈

撰文: 谭贵鸿 何宝仪 李慧妍 廖洁然 林乐仪
出版:更新:
多个界别及弱势社群人士参与七一游行,他们高举代表自身诉求的横额及标语,无惧炎夏走上街头。(林若勤摄)

“七一游行”继续成为多个关注民生诉求团体上街表达诉求的平台,游行队伍中不乏专业界别及弱势社群身影,各自手持横额及标语,于冒著酷热天气抗议,其中包括医护界人士,继静坐后,上街反对医委会改革条例草案。医委会成员蔡坚批评,政府分化业界,令年轻医生和医科生要走上街头捍卫专业。

(江智骞摄)

数十名医护界人士手持“民生为名,操控为实。医疗水平,不容有失”横额,抗议医委会改革草案。日前立法会二读辩论《2016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流会收场。医学界继静坐示威后,趁7.1走上街头。蔡坚表示,他是继2003年反对基本法23条立法,第二次上街表达诉求。他手持“政府呃人”标语,并批评政府分化界,形容强推改革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的“失败动作”。他又说,流会后,高永文虽与业界会面,但把医学会等业界代表视学生般“训话”。

作为未来医生的梁同学,认为一旦被政府操控医生入门门槛,就难以推动改革。(李慧妍摄)

香港大学医学生时政关注组成员梁同学,他说作为未来医生,有必要关心医委会改革,“医委会控制医生入门门槛,一旦被政府操控,制度出现漏洞,我们这一代也难以再推动有关改革。”他又指并非反对病人参与,只是不信任特首委任。

刚从加拿大回港Mannie有感,对于医生都要上街,感到很无奈。(李慧妍摄)

大学毕业,刚从加拿大回港Mannie亦反对草案,她有感香港环境与4年前相比,变化很大,“好多小事都会令人愤怒,连医生都要上街,真的很无奈。”首次上街的她认为,增加医委会由政府委任委员的决定仓促,担心降低海外医生在执业的门槛,日后看病会如内地一样要给医生“利是”。

而司法界为捍卫“真法治”走上街头,法政汇思发言人梁允信表示,行政长官梁振英“自命超然”常把“依法办事”、“法治系香港重要基石”挂在口边,但认为他没真正尊重法治。梁续指,法治面前应是人人平等,但政府对反对派严,对建制派从宽,例如刘小丽老师做小贩、曾建超袭警被告上法庭;而陈茂波团地、行政长官贪5千万却不了了之,可见政府并非真正尊重法治精神。他促请当局兑现承诺,交代铜锣湾书店五子事件,包括政府为事件做过具体工作及中央的回应。

叶荣现身游行,他提及原本答应带领队伍的铜锣湾书店林荣基突鱼缺席游行,相信其压力很大。(谭贵鸿摄)

残疾人士行动不便,酷热高温仍无阻他们参与游行,残疾人士监察特首施政大联盟批评,现届政府虽推出残疾人士津贴及鼓励他们就业,惟津贴门槛过高,且伤残准则不清,令有需要的残疾人士无法受惠,又要求政府带头落实就业配额制,提高残疾人士就业率。首位残疾区议员叶荣也在队伍中,他批评特首梁振英上任后“走数”,无检讨伤津,更特别提到铜锣湾书店事件,形容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十分勇敢,指他突然缺席,相信所受压力很大。

职工盟以青年被困于牢笼里,讽刺政府无实施标准工时及全民退保,令青年无法过自主生活。(谭贵鸿摄)

另外,标准工时立法闹得沸沸扬扬,200多名外佣上街争取标时涵盖至外佣,泰国工会、International Domestic Worker Federation香港分会主席Damp指,外佣工时普遍长,要求跟每天工作8小时。她又说,现时中介公司收费昂贵,动辄上万元,以印佣为例普遍收取15,000元;而泰佣则是10,000元,等于外佣数月的工资,促请当局规管中介的收费。

关注少数族裔的融乐会则希望小数族裔学生争取特别中文课程及检讨种族歧视条例。早前教育局落实专为少数数族裔学生而设“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但融乐会项目主任Mandy Cheuk质疑,该政策空有“架构”,没为学校提供教学大纲,无补于事。她又指,种族歧视条例未能保障小数族裔,条例的保护范围不包括国籍及政府职权。

Lancôme取消与艺人何何韵诗音乐会,ICC单方面决定把“倒数2047”投影艺术下架,艺界起动成员陈敏斌表示,近来发生很多不公义的事,感到政治打压近在咫尺。他又称,表达、思想程言论自由是表演艺术界最重视的核心价值,直言以上事件和林荣基事件都令他担忧自由愈来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