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干”影响子女受高等教育机会 社联倡专上资助延至兼读课程
随著政府推行普及教育,亦鼓励终身学习,然而要学习亦需一定“成本”,社联以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数据,整合20至29岁年青成人的就业现况,发现在64.5万就业青年中仅得四成持有大学学历;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青年获得海外升学机会,较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近五成,反映青年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受到“父母干”影响。社联建议,政府应把专上学生资助计划的覆盖范围,延伸至兼读课程的学生,以及调高资助大学取录成年学生学额,以增加在职青年的教育机会。
有感中五学历不足以竞争 以4年时间16万元修读高级文凭课程
28岁任职技工的阿晴,自中五毕业考获全科合格后,便投身社会工作。初时以月薪7,000元入职文员,惟随著工作三年后,便发现职位难有晋升机会,工资升幅亦较持有副学士或以上学历的同事少:“即使文员有足够经验,但好多大学生同你争。”
阿晴其后透过朋友介绍,接触工程相关行业,但当中不少职位须具有专业资格才能胜任,因此她亦透过进修自我增值,并于3年前起修读兼读制高级文凭,整个课程为期4年,合共花近16万元。
再进修衔接课程费用逾廿万 是否继续如今犹豫不决
她说,日常以工余时间来修读课程,幸得公司赏识、愿意让她先担任与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相关的技工。奈何,高级文凭学历并不足以合资格取得工程师牌照,但考虑到衔接的学士课程费用高达逾20万元,对家庭及个人亦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至今对是否继续升读仍犹豫不决,盼政府把专上学生资助计划的覆盖范围延至兼读课程。
没持大学学位青年 从事行政及专业人员职位不足5%
事实上,阿晴并非孤单一人。社会服务联会整2016年香港人口普查数据,以20至29岁年青成人的就业现况作研究,发现在64.5万就业青年中,有四成持有大学学历,以及有近一成人的教育水平仅得初中或以下。
“父母干”影响子女受高等教育机会 曾到海外留学职场较“吃香”
然而,学历低要进修并不容易,社联整合数据指,若以父母月入高于50,000元为高收入家庭,以及月入低于15,000元为低收入家庭来划分;来自高收入家庭的青年,获得本地大学学位的机会较大,即父母收入愈高,子女学历亦相对较高,而且获取海外大学学位的机会亦较低收入家庭高出49个百分点。
获海外升学机会生 返港后工资亦略高
而获取海外国家学位的青年,其工资略亦高于在本地升学的同学,教大博文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交流)赵永佳解释,不少本地生到外地著名学府升学,以及具有国际视野,有利从事部份行业,如金融行业等工种尤其受影响。
社联倡调高资助院校取录成年学生学额
社联业务总监黄健伟指出,即使政府推行大学教育普及化,但没持大学学历的青年仍占大多数,认为政府应鼓励资助院校开设更多兼读制课程,以及向大学提供补助调高院校取录成年学生学额,以增加在职青年的教育机会。此外,政府应把专上学生资助计划的覆盖范围延伸至兼读课程,改善学生因经济困境而放弃进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