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林奋强赞医管局执行力高 惟20年无建大医院问题浮现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流感高峰期持续,加重公立医院服务压力,特首林郑月娥早前宣布增拨5亿元予医管局。公立医院急症室护士、卫生服务界选委刘凯文,及杏林觉醒成员、屯门医院心脏专科医生黄任匡今(3日)出席电视节目时,均批评医管局管理不善,以致问题爆煲,“同事年年挨义气,本身拉得紧嘅橡筋再拉紧啲。”医管局成员林奋强就称医管局应变迅速、执行力高,惟政策层面上,20年来无兴建提供过千张病床的大医院,在缺钱、缺地、缺人的情况下,造成今日的局面。

近期公立医院又出现“灾情”,病人众多,令医护人员感到“爆”,却未见有方法解决。(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公立医院急症室护士、卫生服务界选委刘凯文出席有线电视节目《Sunday有理讲》时表示,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医院都面临爆煲,由40张常规病床增至50至60张床,精神科更多达70张,“经理房、电视机底、锌盘,见到嘅地方都会加床。”

黄任匡指公立医生在放工后仍要处理大量的文书工作。(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杏林觉醒成员、屯门医院心脏专科医生黄任匡批评政府每年冬季增拨5亿,“扔钱出嚟塞住把口,好似解决今年就够。”他续指医生看症之余,放工仍要开会、处理医疗报告和医疗认证计划、上国情班等,令工作百上加斤。林奋强:医管局是优秀团队医管局成员林奋强在同一节目指,医管局“执行力高”,惟香港过去20年来无兴建大医院,“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最惨系明明有世上最好嘅体系,但因为睇漏人口老化等结构问题,慢慢倒退。”他认为医管局的应变迅速,但无钱、无人、无地,需要从政策上入手,解决问题。

黄任匡直指林形容医管局是优秀的管理团队时“内心想讲粗口”,因医管局造成今日的局面是责无旁贷,医管局管理人手在10年间增加100%,前线人员却未有显著增幅,“呢个就系问题,全香港都见到医管局有问题,但医管局唔觉得自己有问题。”

公立医院病房经常逼爆,在流感高峰尤其严峻。(资料图片)

输入外劳无助纾缓现况

至于是否恢复回归前让英联邦医生直接来港执业的做法,黄任匡认为政府可重新考虑,但承认做法或有风险,因医生未必熟悉香港的风土病及不谙中文,强调即使引入海外医生,也要保证到质素,“唔系大开中门,尤其系大陆医生,部分系考唔到香港执业试。”

但他认为关键是如何吸引海外人才,“你连本地人都留唔到,点吸引其他人嚟?”林奋强亦认同黄的意见,指即使引入100个医生,仅占全港医生一个百分比,无助纾援人手紧绌的问题。

前线年轻医生首当其冲

有听众陈先生指出压力爆煲均是前线年轻医生,“资深医生四点九就准备放工,夜晚饮红酒。”批评形成恶性循环。刘凯文对此情况直认不讳,因临床工作均是由前线、未通过专科试的医生担当,较高级的医生可能未必需要接触病人。而黄任匡就指大部分公营医生假日都要工作,但不排除“树大有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