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高峰】杏林觉醒黄任匡倡引入英联邦医生:非常时期非常手段

撰文: 麦凯茵
出版:更新:

流感高峰期,公院病床爆满,医护压力也同样爆煲。杏林觉醒成员、屯门医院心脏专科医生黄任匡今日(30日)在《明报》撰文,直斥若不检讨单程证配额,任何解决方案都只是“杯水车薪”。他又倡议政府应重新考虑又入英联邦医生,认为过去政策一直行之有效,指责废除政策涉政治原因,“如今公营医疗制度崩溃,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

杏林觉醒成员黄任匡认为,引入英联邦医生是最直接解决人手问题的方法。(资料图片)

医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早前公开表示,支持恢复回归前让英联邦医生直接来港执业的做法。黄任匡对此表示赞同,并在文章中指出引入英联邦医生的原因有三,分别为英联邦国家的医生质素相对较有保证,普遍市民对之亦较有信心;本港至今仍沿用英国体制训练医生,无论在院士资格,专科考试亦依旧与英联邦国家合办;英联邦各国学医的港人较多,他们最有机会愿意回流香港。

食卫局局长陈肇始(前)早前出席医生的申诉大会。(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虽然黄任匡坦言,引入英联邦医生并非上策,同时亦可能有风险,惟吸纳英国皇家专科学院资格的海外医生,是最快能纾缓人手紧张的做法。他又指出,除人手问题外,每日的150个单程证配额也是令医疗系统崩溃的原因,“无论150个单程证,或者认可英联邦医生资格,两者都有机会踏入到政治禁区。”他冀政府以港人的福址着想,检讨单程证配额,以及重新引入持认可资格的英联邦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