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毁垒球场 政府石柱阻路难维修 港队失训练场地影响比赛
超强台风“山竹”去年9月袭港,本港多处满目苍夷。位于何文田天光道的香港垒球总会球场亦不能幸免,球场内的电线杆、围网等被吹倒;惟复修工作因为球场外的两枝石柱阻碍而迟迟未能展开,地政等部门一直冷对待未批准清拆。有香港垒球总会会员向《香港01》投诉,批评政府做法僵化,使原定12月开季的联赛要延期、港队不能够练习,窒碍本港垒球运动的发展。
本港垒球运动日渐普及,女子队去年更以全业余选手的班底成功杀入亚运会。不过这项运动竟然因为官僚作风而被迫停步。
位于天光道4号的香港垒球总会球场,是本港唯一一个正式的垒球场,而连接垒球场则只靠天光道大路旁的一条小径。虽然小径并非大路,但其阔道亦能容许车辆驾进;可是小径前却立了两枝石柱,阻碍车辆的进出。
香港垒球总会秘书长缪俊康指出,球场出入口的两枝石柱约于两年前设置,原因不明,“那两枝石柱就阻挡住上球场的行车道,连救护车都上不到,要救护员托住担架跑上来!”
石柱阻救护车出入 球员受伤要人擡
受去年“山竹”的吹袭,香港垒球总会球场损毁严重,塌树处处、软垫围板被吹倒,高射灯被吹来的杂物打破,围网则缠着射灯,其中储物室的铁皮屋顶更遭吹走。香港垒球总会会长伍家谦表示,即使获得民政事务处批款约100万元重建,但复修工程仍未见眉目。
总会早于去年10月中透过电邮向地政总署解释情况,需要吊臂车驶入球场以便挂起高达18米的围网、维修射灯等,申请移除两枝石柱。可是,署方未有积极跟进,总会按指示提供照片作证明后便一直不了了之,更以石柱或涉其他政府部门如运输署、消防等理由作推搪;他们最后一次收到署方的电邮为去年11月5日。
由于场地一直未能复修,使原定在12月的联赛一直未能展开;总会下约过千个会员也未能使用场地。缪俊康12月底透过电话追问地政总署,并引述对方所指“你们所提交的资料大多已经查阅,但仍欠运输署的回复。同时我们亦要再消化一下资料才能够下决定”,当总会要求地政总署交代处理相关决定的人事资料时,署方则不愿透露。
场地为地政总署租借 维修球会自理
总会曾就事件向康文署反映,惟球场的场地属地政总署所管理,康文署也无法介入。在康文署的安排下,总会除了日间间中借用石硖尾配水库球场外,亦可一星期使用东何文田配水库球场十小时,使用情况可谓“争崩头”。
不少会员对地政总署的处理手法亦略有微言,多次向总会查询球场的复修进展。而在总会连番的电话追问下,伍家谦透露:“地政有讲过想给我们增加附带条件,移除石柱后该路段便归垒球总会负责维修。”地政总署早年已将球场旁的一面斜坡维修,全面交由总会自行管理,对此伍家谦形容为“好彩”,在“山竹”吹袭前刚好修剪了斜坡上的树木,否则对球场的破坏或会更大。
停赛时间长达半年 创会82年以来首次
谈到球场受破坏后对港队训练的影响,伍家谦大叹,在去年亚洲赛结束后,港队的教练团队已经重组,并希望可以吸纳新人加入队伍,然而因为联赛未能展开,令教练们无法挑选新人,同时运动员也无机会发挥。
事件是否令培育新人的计划全盘打乱?伍家谦承认今次情况是从未发生,“我想这次是香港垒球总会自1937年成立以来,历史上的第一次”,认为事件会令运动员未能进入最佳的状况,因为自去年8月底联赛结束后,至今约半年的时间未有全面的训练及正式的比赛。
缪俊康补充指因为保险及安全问题,队员只能在场内进行一些简单的接球、跑步的体能训练。
失黄金训练时间 势影响3月日本比赛表现本地的联赛可以暂停,但海外赛事却不会因而停止。男子代表队将于3月到日本参加东香川市男子垒球邀请赛,而女子代表队则会在4月参亚洲杯,缪俊康说:“其实比赛前两至三个月是备战的黄金时期,但现时只可以做体能训练,做不到任何打击动作”,相信事件会直接影响队员们的表现,对此大感无奈。
别无他法之下,总会暂将乙组的赛事移至石硖尾配水库球场中进行;上周泰国的垒球代表访港时亦只能到石硖尾配水库球场交流。
《香港01》前日向地政总署查询,至截稿前未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