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19年潮语卡】政治篇:大中华胶
回归初期,不少港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003年太空人杨利伟访港很多市民争相“扑飞”,以求一睹风彩;在2008年,市民对中国主办的奥运会特别投入,同年的汶川地震市民亦积极赈灾筹款;惟2013年雅安地震后,已有市民质疑捐钱给中国只是“倒钱落海”,近年“爱国情怀”倒退,逐渐对大陆反感,甚至连参与“六四集会”都会被标纤为“大中华胶”。
手机app用户,请按此连结到网页看潮语卡正面与背面内容。
解释:
毕生努力“建设民主中国”的香港人,凡事希望“大局为重”,主张“中国好,香港好”。
例句:
小美形容小明是一个“大中华胶”,因为他至今仍坚持要先“建设民主中国”,香港才可以得到“真普选”。
出处:
近年中港矛盾加剧,至今“真心胶”地坚守大中华信念的港人,往往被形容为离地,在抗争中“拖后腿”。更有人指香港20多年来的民主发展“停滞不前”,全部都是“大中华情花毒”发作的效果。
回归初期,不少港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2003年太空人杨利伟访港很多市民争相“扑飞”,以求一睹风彩;在2008年,市民对中国主办的奥运会特别投入,同年的汶川地震市民亦积极赈灾筹款;惟2013年雅安地震后,已有市民质疑捐钱给中国只是“倒钱落海”,近年“爱国情怀”倒退,逐渐对大陆反感,甚至连参与“六四集会”都会被标纤为“大中华胶”。
新闻事件:
支联会在近年被视为“大中华胶”表表者,批评者认为组织每年举办的“爱国民主大游行”,以及在维园举行的“六四烛光晚会”是形式化, 加上“本土意识”擡头,各大专院校对支联会的“大中华思想”愈趋反感。
以今年有关六四的争议为例,更是被视为“本土派”和“大中华胶”的世代之争,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孙晓楠认为“悼念六四”应该“画上句号”,树仁大学编委会总编辑吴桂龙更比喻支联会为“龟公鸨母”,同时,在各大专院校发起杯葛行动下,“六四烛光晚会”的集会人数只有12.5万人,创近8年的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