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仓夺命火】消防文件揭黄金战衣死穴 水气攻身可灼伤

撰文: 林裕华
出版:更新:

造成两名消防人员殉职的淘大工业村四级火终扑熄,早前有消防工会代表表明,不少同袍都因热衰竭而送院,盼跨部门专案组调查是次火警时检讨装备,尤其“黄金战衣”灭火服有否不足。《香港01》记者取得消防处就“黄金战衣”发出的内部指引及归纳前线消防员的亲身体验,发现“黄金战衣”主要有3个弱点:沾湿后不利散热、内层GORE-TEX物料的散热功效可能较逊、或不适合湿度高的亚热带地区使用。

“黄金战衣”于5年前引入,当时共斥资8000万元。(资料图片)

指引列明:可致死亡风险

根据消防处一份有关“黄金战衣”内部使用指引文件,当中第8部分“如何尽量减低受伤风险”,列明“灭火服内的水气会减低隔热效能,导致灼伤”,提醒人员必须时刻确保灭火防护服干爽,防止火场的水气渗入。此外,灭火防护服如触及灼热物件,会大大减低隔热效能,以致在某些情况下,消防人员会毫无灼热感或先兆而烫伤或烧伤。此外,指引更提到,消防人员穿上灭火防护服时,若高温下过度操劳,可能会导致热衰竭或中暑,一旦感到征状,便应立即撤离,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脱下灭火防护服及求医。如不医治,会昏迷或死亡。

有前线人员透露,在今次四级火中,便亲身感到指引提及的潜在风险,当以“进攻式”挺进火场灭火,即消防喉在后方喷水掩护,撤退时便会遇上危机,因为,湿透的“黄金战衣”在火场约摄氏800度高温下,如同“蒸笼”,散热慢,若不及时撤出,易患热衰竭,甚至遭高温灼伤。

前线指“黄金战衣”散热比上一代灭火服差,希望管理层检视。(资料图片)

前线体验:散热比上一代灭火服差

为何5年前以8000万元购入的“黄金战衣”,散热效能会这么差?根据该份内部指引,“黄金战衣”共分3层,分别是外层、里衬及最内层。一般来说,里衬及最内层缝合而成内层,内层以拉链和钮扣系于外层,可脱除以便清洗、修补及更换。

资料显示,“黄金战衣”的外层由聚异丁希(PBI)纤维、高强度聚醯胺纤维及丝线所制,可抵千度高温达8秒,内层则有防水GORE-TEX布料,作用是阻止水进入消防人员的衣服,同时容许汗水排出外面。惟有前线人员指,“黄金战衣”的散热效能比上一代深蓝色“Bristol”灭火服逊色,质疑PBI和GORE-TEX均不利散热,希望处方检讨。

迷你仓四级火已扑熄,跨部门专案随之展开调查,当中伤亡原因及行动程序有否优化空间是方向之一。(资料图片)

香港气候湿热 未必适合使用“黄金战衣”

“黄金战衣”外层的PBI纤维由澳大利亚研发,设计则由美国厂商所制,全属与香港不同气候的地区,但内部指引多番强调灭火服要保持干爽,否则会有烫伤风险。有前线人员表示,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地区,潮湿、炎热春夏常见,质疑保持干爽为大前提的“黄金战衣”是否适用于香港,尤其在今次夺命迷你仓四级火后,更应检讨。

若热衰竭祸及器官 或有后遗症

今次四级火,多名消防员因热衰竭而不适,香港急症科医学院副主席萧粤中表示,热衰竭是中暑前的状态,通常可靠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来缓解,但若不受控而中暑,即体温超过摄氏40.5度、不能排汗及丧失调节体温能力时,便或令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他称一般轻微中暑不会有后遗症,但若时间长或体温非常高,令不同器官曾衰竭,便有机会出现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