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制干花水晶饰物获同事购买 精神病患者受鼓舞活出新生
短短数个字,或会影响了别人人生。患有思觉失调的小花(化名),四年前在社工鼓励下参加园艺治疗,喜欢花朵的她,跟导师学懂用干花加上水晶胶制作饰物。公司同事见到她的作品,大表赞赏,她虽然有点高兴,但仍怀疑自己能力,但仍努力向同事“派胶”,深受欢迎。直到一次,同事认真向小花说:“你定价畀我(购买),唔好送畀我啦!”这句话改变了她。“人哋肯畀钱买㖞!原来系有价值,真系觉得好开心!当时我记得我以市价半价卖畀佢,仲送多一个畀佢。”钱,有时是代表认同。
小花今日(25日)在圣公会福利协会举办的《爱‧衬墟》市集内摆档,与来自不同阶层人士做生意,包括精神病康复者、学生、基层妇女和退休人士等。
12年前工作压力致病发
严重家庭问题,加上自小缺乏自信,小花不懂与人沟通,简单如出门穿哪件衣服,亦要问身边的人。12年前因工作问题,终压力爆煲病发,从此把自己“折埋”,除上班外,足不出户。“当时觉得自己已经无将来,系废物,食药又肥咗60磅,无人会钟意自己啦,嫁唔出啦!”来来回回,她已病发5次,身心疲惫。多年来她尝试去参加社区活动,以令自己改变,可惜依然灰心而回。
及后社工鼓励她上兴趣班,起初她为只打发时间,后来发现,自己特别喜欢水晶胶饰物,加上别人认同后,她尝试到市集摆档卖花牌饰物。“因为我好钟意花!所以好多作品用上花,而家最头痛反而系定价……”。从此,她努力钻研,得出不同想法与技术,颜色选采亦比起初时越多色彩。
另一摆档的卢炽华,做过小贩和玉器打磨工作,也驾驶了十多年小巴,五年前因病毅然退休,女儿怕他闲来无事做,安排他重踏校门。“个女话,阿爸我畀钱你学画画,唔好捣乱屋企。”其实女儿心知父亲多年来热爱绘画,希望他退休后有自己的第二人生。
数年间,卢伯完成了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研究院海外(香港)美术教师文凭课程,并组识“笔寻尝”画会,出版画集,更带同水墨画作品到内地参展。
卢伯受访时展示将会售买的产品,大部份也画上了猫、狗等图案,而他穿着的牛仔裤上,也画上了龙及老虎的图案。“我有好多作品都会以动物为主题,因为啲乜?咪因为要迎合市场需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