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基事件冲击一国两制 左中右博奕影响立会选情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挺身公开被拘禁内情,为本港政坛投下一枚超级政治炸弹,撼动了中央政府近月悉心营造的和谐政治格局,而社会气氛,尤其中港关系又再变得剑拔弩张。正当泛民主派及本土派向特区与中央政府步步进逼之际,建制派却因中联办仍未下达指令,只好忙着自行“拆弹”;而一直渴望于立法会选举中突围而出的“中间派”,却陷入进退两难困局。林荣基的“爆料”,令“和风”骤然消散。若中央未能尽快回应,事件泛起的波澜或会引发更大政治风暴,随时左右立法会选举结果。

“林荣基事件”势将影响立法会,以至行政长官选举选情。(林振东摄)

不少亲中报章及建制阵营中人连日“发功”,将林荣基事件与立法会选举挂钩,更狠批民主党藉事件“实行选举救亡”。不过,林荣基本周三(22日)接受《香港01》访问时强调,自己并无政党背景,只有政治理念,但不方便透露自己支持什么政党。从其言论可见,他似乎不欲被标签与选举有任何关系。

林荣基又称,铜锣湾书店事件所反映的是“一国两制”受破坏,包括《基本法》所承诺的言论及出版自由,“现在是摧毁一间书店,通过暴力手段,整件事已证明她(中国共产党)在破坏一国两制”。林荣基对于行政长官梁振英于回应事件时强调“一国两制运作良好”亦不以为然,“他(梁振英)说无就无(一国两制受损),不需要驳斥他什么言论,因为他本身在我心目中,就是无公信力”。

林荣基又认为,事件对港人最大的警醒是“要出来”,因再不出来,只会继续被蚕食、被赤化,“你肯出来,我就不怕,如果香港人不出来,就‘瓜’得”。他透露,现正考虑出席七一游行,惟须视乎届时找不找到工作,并希望未来日子能做回一个普通人。

自林荣基现身说法后,“一国两制”是否名存实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惟事件是否涉及跨境执法,各界目前仍各执一词。林荣基曾透露,书店股东李波私下承认在港被掳走,但对方及后高调否认,事件顿成“罗生门”。随着事件继续发酵,亦随时影响泛民、建制派及中间派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叶国谦指,曾俊华辞职等候中央批准良久,若林郑辞职很快获批,或隐藏政治讯息。(资料图片)

建制派步步为营

综合多名建制派人士消息,中联办至今仍未就事件向建制阵营发出任何“指示”。各方遂只能各自研判对策及口径,以尽量减低事件伤害。以民建联为例,主席李慧琼刻意将林、李的说法分割,重申事件现有不同版本,未有证据显示存在跨境执法,亦不足以证明“一国两制”受损,并促请有关当局了解及调查事件。

同属民建联的行政会议成员叶国谦,虽采取类似口径,惟他一改以往口风,改称李波“自愿”返回内地,“一定是在压力下出现的‘自愿’”。曾发表“洗头艇”言论的金融界议员吴亮星,亦收起昔日轻佻作风,仅称林荣基所言只是单方面的说法,却不愿再多作评论。有建制派中人则私下分析认为,事件若继续发酵,势必打击立法会选情,惟只要李波坚拒否认在港被掳走,不利消息势必“降温”。

行政长官梁振英于周一(20日)结束休假后回港,旋即召开跨部门会议,并召开记招公布三大应对措施,包括去信中央以反映港人关注、检讨中港两地通报机制、如有“需要”时派官员到内地进一步了解;有建制中人认为,梁振英反应尚算迅速,总算暂为事件降温,惟对比中联办迟迟未有“指示”,估计梁反应之快,是中央更高层人士的要求。

泛民主派较早前就林荣基事件发起游行,约有6,000人参与。(资料图片)

泛民穷追猛打

惟泛民主派对梁振英的回应却甚为不满,甚至以行动扫走“和风”,直接“挑机”国家最高层。协助林荣基的民主党立法会议员何俊仁批评,梁振英的做法令他“惊讶、失望”,要求他亲往北京会见领导级官员,以提出港人质疑及诉求。

公民党郭家麒、人民力量陈伟业等泛民议员亦先后表态,指有关措施并不足够,当中陈伟业更促梁振英马上致电北京高层以表达关注。

民主党主席刘慧卿更直接经特首办去信国家主席习近平,要求对方交代事件及道歉,惟她于一个月前,才刚与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历史性会晤,提出要建立中央与泛民恒常沟通机制。

汤家骅认为,陈浩天明显违反声明原意。(资料图片)

中间派进退维谷

泛民进攻、建制派防守,一众“中间派”便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自林荣基“爆料”后,自由党的言论变得小心翼翼,仅要求港府彻查,并透过自由党荣誉主席刘健仪和周梁淑怡,分别去信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提出三大建议,包括“希望”中央政府彻查事件、“吁请”中央政府督促行政长官,以及确保不会出现有内地部门违反“一国两制”规定、跨境执法的情况。

有自由党中人私下慨叹:“中间派在这个时候,无运行”,唯有提出“正路要求”。而对于梁振英的数项措施,自由党则表明不“收货”,主席钟国斌更与何俊仁一样,要求梁振英直接上京,姿态明显有别于其他建制党派。

同属“中间派”的民主思路召集人汤家骅坦言,除非特区或中央政府于未来数星期作出实质回应,而不再依赖抹黑林荣基或其他人,否则港人的高涨、愤怒情绪将延续至影响选举,对“中间派”选情打击最大,因建制派自有铁票,“反而温和民主路线,选民会想,投给你又有何用?你也改变不到现实”。

铜锣湾书店事件至今仍在发酵,任何新进展均会左右政局。(资料图片)

对港人冲击比“831”大

汤认为,今次事件对港人冲击比“831框架”、“白皮书”还要大,因后两者是制度问题,而前者则牵涉港人言论、出版、人身自由,“一个港人无声无息,又无经过法律程序,被囚8个月,在任何地方发生也会令港人无法接受,更何况是在一国之下?”

至于“和风”是否已被吹散,汤家骅认为,若情况再无任何改善迹象,看不到有任何泛民愿意冒险,“因为他们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企在群众之后”。

熟悉中国事务、曾因间谍罪而在内地被判囚五年的时事评论员程翔则称,事件重新提醒港人,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权力不受制约的本质不变,而所谓吹“和风”,则是中共的表象、以及其一时的政治需要,“吹‘和风’无改变中共的本质”。

对于日后泛民应否续与中央政府沟通,程翔认为,须视乎目的:“譬如说,目的就是梁振英不再连任,或者要与中央(政府)沟通,因为只有她才能逼使梁振英不连任……但如果想对方根本性改变对港政策,我觉得,你要记住,中共本质是一党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