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赏叶一定要同人逼? 专家:两大因素阻在港种观赏树
踏入12月中旬,大榄郊野公园枫叶转红,吸引大批游人蜂拥而至,此景见怪不怪。有专家分析,本港受城市原有发展及对植物的认知两大因素所限,以致未能广种开花观赏植物。若要如日本般漫山樱花,更是不可能。发展局就指, 一直鼓励部门种植多元化的树种,即将发布的“街道选树指南”中会包含显花效果的品种,如水黄皮、树头菜、水石榕、大头茶和台湾栾树等。
观赏树木定义广泛,本港暂时未有官方定义。发展局指,可一般理解为美丽和具观赏价值的树木。虽然树木的形态、树叶的特色等都有观赏价值,但经与市民沟通所得,一般最容易联想到的“观赏树”都是开花品种,例如黄花风铃木、串钱柳、洋紫荆等。长春社总监苏国贤指出,“开花”是观赏树木的其中一个指标,而在园境范畴有一定理解和认知的植身,如凤凰木、洋紫荆、宫粉洋蹄甲等都可场归类观赏树。在广阔层面而言,只要有观赏性就可,如伞形的榕树。
不过,偶尔只在城市一隅发现开花树,而非一大片呈现,何解?苏国贤认为,城市原有发展限制了本港观赏树的种植。他解释,本港城市绿化存在多年,只有在植物死亡后,才可补种新植物,因此亦只能零散种植。即使土木工程拓展署于2004年起开始为市区订定整体绿化大纲,一些历史悠久的已发展区,如油尖旺区,亦只可在车道中间种植,作分隔之用。如要像太子道西广种树头菜,或旺角广华医院前种植一列木棉树,实在少见。
新发展区方面,2014年启用的香港单车馆公园是较成功的例子,公园内约有10棵樱花,每年春季开花总吸引大批游人到访。不过,兴日本满山樱花相比,相形见拙。苏国贤指,种植樱花需要良好的泥土,以种植于山上为佳,因为可方便去水。他记得到日本赏樱时,看到每棵樱花都有名牌,清晰写明其品种。反观香港,只笼统叫“樱花”。他心中萌起一个念头:“唔好学人讲话,我(香港)要好似日本咁种樱花!”
昂平樱花遭“山竹”蹂躏 土拓署未评估能否如期开花
事实上,本港除了将军澳单车公园外,亦曾于昂坪种植400棵樱花。但记者于5月到当地视察发现,不少幼树树枝未开花已被吹至折断,泥土更藏有建筑废料。事隔半年,樱花又经过超强台风“山竹”吹袭,会否于明年春季准时开花成疑问。土木工程拓展署承认,在台风“山竹”袭港后,有部分新种的樱花树受损,已安排承办商跟进修剪断枝等修复工作。而新种植的樱花幼树,正适应新环境,署方会继续安排承办商为樱花树进行定期的施肥及护养工作。 而昂平所种的樱花品种花期一般由冬末至春季,由于开花情况会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土拓署未有对明年开花的情况作出估算。
中大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赵绍惠就指,除非香港兴建新公园或作重园景改动,否则亦难以呈现“日本风情”。她举例,动植物公园和青衣公园都种有枫香,但该处本身已种有一定数量树木,因此未能广种枫香。
发展局回应指, 一直鼓励部门种植多元化的树种,即将发布的“街道选树指南”涵盖80种适合香港街道种植的树木,当中有显花效果的品种包括水黄皮、树头菜、水石榕、大头茶和台湾栾树等,具观赏价值之余,亦能适应市区环境。
↓↓↓部份香港观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