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一换一计划月均获批申请不足30宗 关注组盼预算案降低门槛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政府在本财政年度推出电动私家车“一换一”换车计划,合资格车主如有意换电动车,在销毁旧私家车后,可获最多25万首次登记税宽减。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正进行公众咨询,香港汽车及交通关注组召集人叶世雄认为,申请者必须是“旧私家车登记车主连续三年或以上”门槛过高,打消车主转投电动车的念头,望预算案可微调计划,把有关门槛降至一年。

根据电动车“一换一”计划,合资格的现有车主购买新电动私家车,并销毁其合条件旧私家车,将可获较高的首次登记税宽减额,上限为25万元;如购买37.75万元或以下的电动车,变相可获全额免税,宽减安排会维持至2021年3月31日。

根据运输署提供最新数据,自计划实施后(则今年3月至11月),“一换一”计划获批申请为268宗,平均每月不足30宗,再加上新登记电动私家车,合共只有378宗。

参与“一换一”设申请门槛,当中包括车主必须是“旧私家车”的登记车主连续三年或以上。叶世雄今早与运输署及环保署官员会面,提出把门槛降低至登记车主连续持有该车一年的诉求。叶世雄解释,“一换一”计划设“N咁多关卡”,即使车主有意换电动车,也未必立即符合申请资格,相等于留难车主及减低其换电动车意欲。

叶世雄表示,“一换一”计划申请者必须是“旧私家车登记车主连续三年或以上”门槛过高,打消车主转投电动车的念头,望有关门槛可降至一年。(劳敏仪摄)

环保署忧降门槛加速炒卖  关注组:谂多咗

叶又指,有环保署官员担心降低该申请门槛,或助长二手燃油私家车的炒卖风气,又认为“政策不算失败”。他则认为,即使出现炒卖也只是经济活动,也未曾听闻业内有人因该政策而有意炒卖二手车。他指,降低门槛有助推动更多市民换电动车,直言署方“谂多咗”,产生“不必要忧虑”。

叶称,“一换一”计划推出后,市民反应冷淡,与当年政府推出电动私家车全数宽免汽车首次登记税相比,每月登记数字有天渊之别。他认为,电动车车款日后将逐渐增加,也会陆续淘汰燃油车,望政府不要归功于“一换一”计划成功。

叶世雄指,有车主在2016年以逾百万购买电动车,享用全数宽免汽车首次登记税。(资料图片)

本港电动车普及率不足2%

至于政府能否实现早年目标,在2020年将电动车及混能车数目增至占全港私家车数量三成?根据运输署资料,自政府推出全数宽免汽车首次登记税,至减低宽免额至97,500元及推出“一换一”计划,截至今年9月,电动车普及率只有1.78%。

叶世雄指,有车主在2016年以逾百万购买电动车,享用全数宽免汽车首次登记税;但车辆报销后,若再购买电动车,则未能受惠于“一换一”计划,最终改换燃油车。他希望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可微调“一换一”计划,降低申请门槛及让电动车车主同样受惠,勿再坚持3年后才做检讨。

关注组望增加电动车充电器数目

至于公共电动车充电器数目,截至今年9月,全港有2,024个,当中快速充电器只有490个,占整体不足3成。叶世雄认为,在电动车普及率不足2%情况下,仍有车主需要半夜外出充电,直言除了有关政策调整,充电器数目最理想是增加双倍,或快速充电器数目至少增加5成,以满足目前车主需求。

环境局回复指,政府现时并没有计划更改有关“一换一”计划的申请条件,又指现时市场上传统私家车的款式及型号仍远较电动私家车多,故市民选择私家车时仍以传统私家车为主流,但指市场上已有一些价格较大众化的电动私家车,售价(未连首次登记税)由约24万至40万,而实验测试续航力达280公里至400公里,能满足一般驾驶人士每天只行驶数十公里的需要。

发言人又指,在“一换一”计划下,在本港出售的15款获运输署类型核准的电动私家车型号中,8款型号都可获全数豁免首次登记税,故“一换一”计划有助鼓励更多车辆制造商推出不同类型尤其是价格大众化的电动私家车,长远可令电动私家车在港更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