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建议发展基层医疗平台 医疗及社康护理共享拨款
团结香港基金今(30日)发表《以人为本 纵横整合》的香港医疗体系研究报告,批评本港现时的制度只著眼于以医院为中心的急症护理,以治病为本,未能照顾病人在院外的需要;各医疗体系又各自为政、衔接不佳,致使经常出现超负荷。
基金会建议,建立一个强大的综合医疗平台,以基层医疗为主导,包括加快扩展地区康健中心,促进跨界别合作,引发政府重新界定私营界别在基层医疗等角色。基金会并认为,为促进医社合作,政府应研究让医疗和社康护理部门、组织共享拨款。
基金会建议,政府重整提供医护服务的方式,让病患者在就近的社区内,得到综合的护理。在现时筹备的葵青区地区康健中心试点计划的基础上,基金会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的网络联系,更有效促进基层医疗医生、专职医疗人员、社福界和非政府组织人员之间的跨界别合作,让医疗和社区服务之间的护理得以延续和无缝接轨。基金会期望,在评估和完善后,会引发政府全盘深入研究以及重新界定私营界别在基层医疗、慢性病管理和长期护理的角色。
基金会又提出,进一步促进“基层医疗医生与病人的伙伴关系”,而为此,足够的家庭医生、可处理多种慢性疾病及老龄并发症的全科医护人员、护士、专职医疗人员等人是必须的。
基金会并建议,政府应全面检讨各项医疗和护理的机制,加强各方面的联系和参与,包括护理途径的设计、临床指引、护理计划、转介和出院程序。为进一步促进医社合作,基金会建议政府研究让医疗和社康护理部门/组织共享拨款,并就拨款的灵活运用达成共识。
倡扩大“病人自强计划” 建立“病人资讯平台”
基金会提出,扩大“病人自强计划”,促进病人对自我照顾的能力及强化社区支援网络,建立“病人资讯平台”,作为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的一部分。基金会又认为,政府应成立综合护理督导委员会,由跨界别人士监督整个医疗体系整合的进程。
负责研究的前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现任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杨永强指,有数据显示,如有适当的门诊照护,公立医院有近一半的入院个案是可以避免的,“长者是需要有人照顾,而非住院服务。”他续指,住院成本昂贵,发展基层医疗虽然同样需要成本,但亦属投资,有助减少医院的成本,他称,每在社康护理投资1元,可节省约8元的急症护理开支。
杨永强促改革医疗券 转向用于疾病预防
杨永强表示,现时本港的医疗券多用于治疗疾病,而非用在预防,医疗券应进行改革,由政府指出几种适合长者的疾病预防。他又指,政府应成立24小时热线,让市民可以在遇到医疗问题时,毋须需立刻涌到急症室求助,可以从热线之中获得可信赖的资讯,为紧张的急症室服务分流。
他并认为,现时并无一个政府部门负责有关健康防护及疾病预防的服务需要,以及负责基层与专科服务的衔接,他认为政府应检讨现时的医疗管治架构,检视卫生署及医管局的角色及职责。
被问到发展基层医疗需要多少额外人手,杨永强认为,可以善用现时的医生人手去处理。他指,本港目前有一半医生为专科医生,另一半为普通科医生,他认为可以对这些普通科医生提供培训,令他们懂得处理基层医疗。他指,基层医生可分为四种:一是家庭医生;二是懂得处理脆弱病人,如慢性病、精神病、易跌病人的医生;三是懂得处理老人科、能在院舍负责护理的医生;四是把儿科、妇科医生培训为基层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