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山竹】逾万棵树被吹倒 学者设索引助找适合本港环境树木

撰文: 侯彩琳
出版:更新:

今年9月中超强台风山竹吹袭过后,本港多处满目疮痍,塌树更影响交通。职业训练局属下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的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张浩根据本港植物种类研究索引,将原生植物分类,并建议在不同地点种植合适的原生植物,并计划在本月内将研究成果递交给发展局。

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一级特任导师罗敏仪指本港城市绿化空间有待改善。(受访者提供)

被吹倒多为细叶榕和大叶榕

超强台风“山竹”吹袭本港期间,政府收到数万宗塌树个案。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一级特任导师罗敏仪指出,塌树多为细叶榕和大叶榕,这类树木树形较大,树身较重,但生长环境却较小,故难以支持其生长,容易被吹倒。而本港上世纪中种植的大量台湾相思,亦逐渐步入老年期,加上本港市区的公共绿化空间内,只有约两成为原生植物品种,反映本港公共绿化仍有进步空间。

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张浩设计索引将本港原生植物分类。(受访者提供

依据资料分析 亲身考察

THEi环境及设计学院环境学系助理教授张浩应用欧美国家常用的“框架物种方法”,按《香港植物志》中对植物品种的描述,以及包括植物生长率,更新能力,耐旱力等7项指标,并亲身实地考察,研究出一套应用于本港的索引,将原生生物分为三类,并建议在不同地点种植不同种类原生植物。

不同植物各有特性 适合不同位置

张浩指,先锋植物(pioneer plant)的树形较高,在水份及营养不足的环境亦能生存,因此适合在马路边,街道种植;而补植斜坡用框架植物,树形较矮,对水份及土壤的要求较高,因此较适合种植在需补植的斜坡;而斜坡用多样性框架植物,树形小,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亦能生存,因此可种植在马路边或斜坡。张浩续指,考虑本港树苗供应多来自广东,故树苗供应的稳定性亦是建议树木种植时的考虑因素。

稀少生物依赖原生植物

罗敏仪解释,“原生植物”指原生生长于当地,在有人类之前便存在的植物。该类植物的寿命较长,可逾几百年,且能在自然状态下自行繁殖,不太需要特别施肥,淋水及防治虫害等人工保育步骤,故保育成本较外来品种低,更可减少碳足印。

同时,罗敏仪指,市民对原生植物的认识不足,例如以为“动物食咩植物都一样”,但事实并非如此。她指,本港某些稀少的动物,需要依靠特定的原生植物才能生存,若没有足够的寄主植物,依赖它们生存的动物亦会消失,例如罕见的燕凤蝶依赖宽药青藤,而金裳凤蝶依赖印度马兜铃。种植原生植物有助提升生物多样性,并将动植物带入城市空间内,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绿化空间。

罗敏仪建议政府引入更多原生植物树苗到本地种植,投放更多资源于本港树苗及环境研究,同时在环境保育及生物多样性上做好公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