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情缘】网恋骗局频生 犯罪学家:年轻人易信网上关系难防范
继一对家境贫穷的90后姊妹,被网上认识的男子骗去父母毕生积蓄后,又有一名18岁姓苏的少女误堕网恋陷阱,她以手机交友程式认识男网友,并迅速与对方成为网上情侣,男网友向她讹称可助她投资,即使素未谋面,女事主亦愿意向他汇款11万元,至昨日男方相约女事主到九龙湾MegaBox约会,苏女到场后,男方却不知所终,始知受骗并报警求助,案件交观塘警区刑事调查队跟进。本港近日接连发生网上情缘骗案,情况令人关注。
姓冼的女子在内地社交平台认识一名自称是设计师的男子,在短短数月间便发展成情侣关系,并与胞姊多次向男子汇款,至男子取得巨款并失去音讯后,两女才知受骗,父母360万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香港城市大学犯罪心理学家黎定基指,由于案件中男子与冼女拍拖,亦曾多次见面,难以定义是否骗案,“男女之间并非不认识,若存在感情关系,借钱可以是金钱纠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女事主自愿借钱给该名男子,即使该名男子其后被捕,或会成为他的抗辩理由”。黎定基表示,现时年轻人相信网上关系,也容易投入遥距感情,故网上骗案难以防范,只能以教育年轻人交友时必须谨慎,“路遥知马力,要对那个人的背景很清楚、很信任,才可考虑发展下去”。
律师:证实曾“讲大话”是入罪关键
执业律师邓达明指,网上情缘骗案多控以“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重点是骗徒是否有“作故仔”欺骗事主以获得巨款,“骗徒通常会吹嘘自己擅于投资,或家中很有钱,又或讹称家人病重,搏取事主同情”。若警方证实骗徒曾说谎,诱骗事主提交大笔款项,或可成为入罪关键。邓达明呼吁大众在网上交友时要小心,不要轻信陌生人。
警方表示,6月14日凌晨接获落马洲新潭路上竹园一名姓冼的18岁男子报案,指其二姊在网上社交平台认识一名男子,其后发展成情侣关系,男子表示可协助二姊投资,二姊及大姊遂先后按指示支付共约360万元,二姊其后未能联络该名男子,怀疑受骗,警方将案件列作诈骗,交边界警区刑事调查队第四队跟进,暂未有人被捕。
过往“网恋”被骗金额逾千万元
2014年,一名42岁女子,于交友网认识一名自称为兽医的男网友,对方声称有一批切口疫苗被德国海关扣留,须以钱赎回,并向女事主借钱。女事主先后四次共汇款495万元到外国银行户口,男网友后来失去踪影。
2014年,一名女专业人士在网上结识一名声称在东南亚工作的外籍男子,在相识10个月内,该男子多次以工作遇困难、意外受伤等理由,向女事主要求汇款,事主分别32次汇款,被骗900万元。
2010年,一名女子在社交网站认识一名英籍男子,对方更在两个月后向她求婚,并指为来港定居发展,委托货运公司送一个载有150万美元的包裹,但须由女事主先付3万多元关税。女事主起疑心,随即向货运公司求证,始揭发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