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证实第二宗鼠传人戊型肝炎个案 患者住黄大仙纪律部队宿舍
本港发现第二宗由老鼠传染人类的戊型肝炎个案。卫生署指,个案涉及一名居于黄大仙区的70岁已退休女士,患者自去年5月1日起,出现腹痛、头痛等病征,同月4日入住广华医院接受治疗,4天后痊愈并出院。患者在去年5月5日采集的血液样本对戊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体呈阳性反应,香港大学其后在患者的已库存样本中,发现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并于本月通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次是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在9月公布全球首宗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个案后,本港再次发现鼠传人的戊肝个案。
去年5月入住广华医院 4日后痊愈出院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本港第二宗人类感染大鼠戊型肝炎个案涉及一名70岁已退休女士,她有长期病患,自身免疫力不足。她自2017年5月1日出现腹痛、头痛、厌食、疲倦和心悸等病征,于5月4日入住广华医院接受治疗,5月8日痊愈并出院。
患者2017年5月5日采集的血液样本对戊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体呈阳性反应。香港大学其后回顾调查在患者的已库存样本发现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并于本月通报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
患者记不起有否曾接触鼠只
卫生防护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居于黄大仙区,与首宗个案相同,但她居于沙田坳道黄大仙纪律部队宿舍,而首宗个案同住彩云邨。而女患者向中心称记不起有否曾接触鼠只或其排泄物,亦记不起有否曾在住所见过鼠只。根据所得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关感染源头及途径均未能确定。卫生防护中心中心已就个案通知食物环境卫生署的防治虫鼠事务咨询组,以视乎情况需要进行防治鼠患工作。
首宗个案住所周围有鼠类出没
香港大学医学院在9月28日公布,研究团队发现一名56岁肝移植男病人的临床样本中,含有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大鼠HEV),证实是全球首宗鼠传人戊型肝炎案例,该名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已回复正常。
研究团队指,该名患者住在黄大仙彩云邨低层,住所附近的垃圾槽中发现老鼠粪便,周围有鼠类出没,推测患者是因意外沾染鼠粪、进食受污染食物,或者遭老鼠直接噬咬而染病。研究团队指,虽搜集得来的鼠粪样本无发现大鼠HEV,不过该区的大鼠样本检测到大鼠HEV,证明病毒于本港鼠类流行。
食环视察后承认:部分场地有轻微鼠患情况
食物环境卫生署表示,接获卫生防护中心通报后,已派员前往患者住所附近沙田㘭道一带作实地巡查,并就防治鼠患提供专业意见及技术指导。根据署方初步视察,部分场地有轻微鼠患情况。
署方强调一直有在沙田㘭道一带灭鼠,因应今次情况,已相应加强沙田㘭道一带公众地方的防鼠及灭鼠工作,包括加强清除垃圾、放置毒饵及捕鼠器等。署方将联同当区区议员进行防治鼠患的宣传及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