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根本无内容讨论” 传媒脸书反应较去年淡
今年的施政报告,被评为无重大施政措施,亦没有再提出长远的宏图大计。《香港01》统计了在去年和今年均有报道施政报告的21间新闻媒体,在施政报告当天24小时内,于脸书(Facebook)上的出帖量及每帖的网民回复,发现媒体对待今年的施政报告,比去年略为冷淡;而网民的整体留言量则跌幅较大,跌幅超过三成。
多间传媒之中,三间主流媒体苹果日报、ON.CC及明报即时新闻,今年在脸书的出帖量都较去年下跌。部分网媒如独立媒体、谜米、852邮报亦大减出帖量。不过,亦有媒体“逆市上升”,如去年已很关注施政报告的立场新闻,发帖量再次上升,是今年各传媒之冠。传统主流媒体当中,now新闻台、头条日报、经济日报、都市日报等亦发力,今年的发帖量较多。
21间媒体总计在施政报告当天24小时内的出帖量,在2015年是770篇,到2016年变成750篇。
去年特首梁振英高调批评港大《学苑》,成为施政报告当日的焦点,今年焦点则是他不断重复提及“一带一路”政策。去年在施政报告当天,新闻媒体关于施政报告的脸书内容帖当中,网民总留言量是23,517个,今年则是17,480个,数量明显下跌。平均而言,去年新闻媒体在脸书的每个施政报告相关内容帖,平均每帖有30.54个留言,今年变成23.3个。
个中原因,第一个可能是因为部分媒体今年较冷淡,部分较为热衷,令整体出帖的各媒体占比改变,导致读者的行为不同。另一个可能性,则是市民对施政报告的兴趣减少。
学者指报告无内容 没什么可讨论
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分析称,梁振英的施政报告根本并无内容,可以说是无亮点,“一带一路”主要是说给中央看,并没有下文及实质措施,令传媒与网民没什么内容讨论。第二是经历多年后,市民对特首的观感渐差,而施政报告要承先启后,就算特首不讲将来的事,也要总结以往的政纲和施政报告政绩。杜又称,即使他自己在社交媒体上亦会感觉到,连讨论刘梦熊的案件都比讨论施政报告的人还要多,“施政报告一天就消费完了,要闹闹几句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