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五生常挨饿:想帮妈咪悭钱 唔想佢咁大负担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早前调查发现,高达9成基层儿童成长于“匮乏生活”,即使领取综援,简单如获三餐温饱也非必然,不少综援家庭更选择以申请二手物资、领取免费食物、食少餐等节省开支。有小五学生表示,即使是买一支笔也要“货比三家”,甚至一日只吃两餐,不够饱也不敢告诉家人,“我想帮妈咪悭钱,唔想佢咁大负担”,说时平静,但身旁的母亲已红了眼睛。

有调查发现,逾2成半来自综援家庭的成人表示,领取综援后连基本的每日三餐也难以负担,有逾半更表示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劳敏仪摄)

10岁的雅静与妈妈居住在3、40呎的板间房,但月租要3600元,扣除雅静申领的综援金,二人只剩下不足1000元作每月开支。雅静的妈妈刚与丈夫分开,以双程证来港照顾女儿,但因不能工作,只能全职照顾女儿,生活十分拮据。

雅静(右)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买新鞋时也会买大一个码及放鞋垫,以便多穿数年。(劳敏仪摄)

雅静说,为了节省家庭开支,买新鞋时也会买大一个码及放鞋垫,以便多穿数年,即使买一支笔只需数元,妈妈也会带她一起货比三家,实行“悭得一蚊得一蚊”。身形瘦削的雅静对记者说,“我唔会食三餐,食两餐,有时妈咪会俾我食先,但有时食唔饱都唔会同妈咪讲,因为我想帮妈咪悭钱,唔想佢咁大负担。”雅静的妈妈其后说,今天才得知女儿经常挨饿,“做父母都想比最好子女,点知连最简单温饱都俾唔到佢”,说时她双眼通红,直言对女儿感愧疚。

冀政府补助儿童学习课外活动

雅静曾获得3年免费学钢琴的机会,令她一试便爱上,但学琴费用甚昂贵,她最希望政府能补助基层儿童学习课外活动,以及补习英文,增加学业上的援助。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施丽珊表示,本港社会发展迅速,但有基层儿童连三餐也成问题,甚至出现零社交,影响儿童脱贫能力及自信。她认为,社会经常说“综援养懒人、好有钱”,但不少基层儿童生活在有长期病患、单亲或有长者等的家庭,其困境往往被忽视,故希望当局提升综援水平及恢复综援特别津贴金额、增加对中小学课后学习支援,设立每人6000元的“课后学习券”等,协助基层儿童脱离匮乏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