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早产婴发展落后一年 母:执返条命 不强求进度

撰文: 张美兰
出版:更新:

3岁10个月大的林朗森,仿佛活力无限,最爱蹦蹦跳,非常活泼。他个子比同龄孩子小,架着400度近视镜,瘦弱的身子背后藏着一段故事。他在妈妈肚皮里待了24周5日便降临这世界,出世时仅重1.7磅。两岁前,他平均隔2、3个月就因肺炎入院,现在则每年1、2次。有儿科专科医生表示,幼童因呼吸道感染入院并不罕见,当中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最常见。

林朗森(右)及姐姐林乐心(左)经常结伴同游,笑声不绝。(吴钟坤摄)
林先生及太太育有5岁半大的女儿乐心、3岁10个月大的朗森。(吴钟坤摄)
初出生的朗森,住在初生婴儿深切治疗部,需要靠呼吸仪器辅助呼吸。

访问当天,林朗森表现得十分活泼,见到他蹦跳大笑。他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林先生表示,儿子朗森甫出生便入住初生婴儿深切治疗部(NICU),长达4个半月。出生第8日,朗森因肺部气压不平均而爆肺,十分危急,一直靠呼吸仪器、药物“养大”。由于朗森曾接受高氧治疗,影响其眼睛发育,3岁几便患400度近视及200度散光。

林太补充,因担心儿子容易染病,待儿子一岁才敢多加带他出街。朗森经评估后,肌肉及语言等整体发展较同龄儿童落后约一年,但林太指不会强求他追回进度,最重要是他开心、健康,“叻又如何?执返条命,其他事不用说”。

打疫苗防严重并发症

林先生坦言,朗森的呼吸系统较弱,一早安排他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打针后,儿子并非完全隔绝病毒细菌,但有时严重并发症问题较少。今年4月,朗森感染肺炎链球菌入院,发高烧,接受一星期的抗生素治疗后康复。

林太表示,朗森的整体发展较同龄儿童延迟了约1年,但她指不会刻意追回进度。
朗森出生时,仅得755克(即1.7磅)。林先生早前亲自为他特制T恤,印有出生资料。(吴钟坤摄)
林先生见到儿子朗森由插满喉管,到现在健康成长,感觉一切辛苦也值得。(吴钟坤摄)

早产婴家长组织“早到同学会”曾访问68名家长,九成受访者表示婴儿曾因急性支气管炎而入院。早产婴的抵抗力是否较差?中文大学儿科学系教授韩锦伦指出,怀胎37周以下出生的胎儿被称为早产婴,一般而言约28至36周出生的婴儿,要入住NICU及加护病房4至6周,注射预防疫苗,尽量喂哺母乳,他们日后感染疾病而入院的风险,与一般婴儿分别不大。30周以下出生的婴儿,因肺部发育尚未成熟,若无及时得到适当治疗,例如注射强肺针、类固醇及做足保温措施,则可能伤及婴儿肺部发展,而部分人长大后体形会较同龄儿童细小。

吸呼道合胞病毒占入院童37%

根据中大医学院公布的研究分析,1998年至2012年间,有19,405名住院病人确诊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专家推算,每23名5岁以下儿童,有1人因感染入院,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占37%,甲型流感占25%。估计每年4000名儿童因RSV入院,高于甲型流感的2700宗。RSV在本港高峰期为2月至3月,中型爆发期为4月至8月。

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学系教授韩锦伦表示,不一定要标奇立异地购买一些偏门、外国的产品。(资料图片/张美兰摄)

韩锦伦表示,5岁以下儿童几乎都会感染RSV。RSV透过飞沫传染,征状与流感差不多,但RSV的并发症较流感严重。他指,本港每年因流感入深切治疗部的儿童严重个案约3至4人,由RSV引起的严重个案则达5至8人。现时没有疫苗预防RSV,需要靠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