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几耐到? 科大生研实时到站app 日坐数十转实测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搭小巴难预计时间,时常令人返工返学迟到。科技大学有学生因长期等不到小巴,试过考试迟到,促使参与研发小巴实时到站系统,帮助师生解决苦恼问题。
小巴是进出科大的主要交通工具,三名商学院及工学院学生花逾一年时间,日坐数十转车实测,研发出小巴实时到站系统,透过为小巴提供内置专用程式的手机收集行车记录,然后乘客即可透过另一手机程式了解小巴路线、实时行车路径地图及到站时间等资讯。
研发者之一、科大毕业生袁洛桁坦言,小巴营运商担心数据外流,目前仅有一条路线参与平台,期望可尽快邀请更多小巴线路,令系统早日推出市面。

三名科大学生研发的小巴实时到站系统,在小巴安装手机应用程式收集行车记录后,计算出到站时间,令用户透过App可实时掌握有关资讯。(罗君豪摄)

《施政报告》提出,将出资研发专线小巴实时到站系统,拨款3,100万元,覆盖全港3,300架专线小巴,预料应用程式于2022年启用。然而,9月底一个名为“智能交通实践社”的Facebook专页成立,并悄然推出免费为小巴安装实时到站预报系统计划。这个由科大学生创办,写上:“由彩虹往科大的小巴经常大排长龙,所以一直在想,我们可以为这个社群做些什么吗?”

早于2015年11月,主修运营管理及市场学的袁洛桁与当时的团队,凭实时到站系统的雏形,赢得九巴主办的比赛冠军,翌年团队成员因学业等原因解散。随著九巴在2015年逐步推出预计到站时间,并广泛使用,唤醒袁洛桁将研发项目“落地”的念头。

袁洛桁表示,项目定位为社企,免费为小巴安装系统,预料使用半年后,才会收取每月SIM卡费用。(罗君豪摄)

2017年1月,袁洛桁与主修计算机工程的应届毕业生曾柏坚、计算机科学四年级生徐卓亮,重新完善系统,以人手方式收集小巴行车到站时间。徐卓亮笑指,曾因等不到车而考试迟到,故别人放假时,他们却要坐上11号小巴线一遍又一遍,用手机记录每个停驶站的时间,一日下来搭数十次,近乎“坐到呕”,才能在一个月内收集到300条路线数据,经电脑程式分析资料。

测试期间,袁洛桁亦四处致电各小巴营运公司,希望在车上试用,却处处碰壁,“打到公司,但说要等经理回复,一等就没有下文,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以为是骗案。”几经转折,终获进智公交提供中环特快8X路线小巴参与平台。袁洛桁为避开上班高峰期,每朝8时许就要赶到中环交易广场,当晚5时取回手机充电,“供电是个难题,日后会想方法车内解决。”

科大计算机科学、四年级生徐卓亮主要负责技术研发,并为小巴安装手机应用程式。(罗君豪摄 )

曾柏坚指,现时在小巴上放置手机可自动将数据传送至电脑,并设转换路线功能,“最困难是小巴到某些位置,GPS接收好,数据会时有时无。”而乘客则透过手机app“小巴到哪儿”,可看到附近线路及其实时位置地图,到站时间,及可选择适合车站和搜寻器。

团队向学校申请创业基金获拨5,000元,以添置手机及数据卡,并免费为小巴安装,暂计划使用半年后收回成本价,袁洛桁说:“找到最平的手机成本约200元至500元,不会收费。日后只收取SIM卡月费,约20元至50月,不希望增加小巴负担。”他续指,全港小巴安装系统,成本约为66万元至165万元,一年成本则为145.2万元至363万元。

袁洛桁(左一)、徐卓亮(中)及 曾柏坚(右一),花逾一年时间研发出小巴实时到站系统。(罗君豪摄)

公共小型巴士总商会主席凌志强认为,针对专线小巴而设的报时系统有可行性,但担忧充电问题或会影响供电系统,及每月收费会“无人理”,“一条专线有数十部车,分分钟会一个月多付过千元,营运商多数不肯。”他又指,红色小巴没有固定路线,及经常更换司机,相对复杂。

目前研发团队有五人,袁洛桁直言,未来集中本地市场,将研发坐位侦测,利用红外线等方法,显示车内剩余座位。他亦希望与其他院校合作,及乐意与政府合作。如他们的网页写道:“成立智能交通实践社,希望结合更多年轻人,为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带来一波又一波的交通革命。”

科大商学院院长谭嘉因(左一)表示,因很多同学有创科想法,校方会提供更多支援,以助概念“落地”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