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单亲母不甘白领综援 外出兼职帮补家计却遭每月回扣一半工资
根据社署数字,截至九月底本港领取综援个案总数近23万宗,过去3年受助人数有下降趋势,然而脱离综援又谈何容易。有新来港单亲母亲于十数年间,经历一场人生巨变,面对一连串不顺遂打击,包括丈夫骤逝、患上手腕劳损等。一个柔弱的身影,背负著母子两人的命运,在难以工作的情况下只好领取综援。她坦言,每月仅以六千元连同其他津贴的综援金过活有困难,即使明知兼职薪金需被社署扣减一半,仍坚持做兼职,盼政府可提高兼职收入上限,让领取者可凭双手改善生活。
政府早于1993年推出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期间经历两项调整,包括于1999年削减健全成人及儿童的补助金和多项特别津贴,使综援领取者的生活百上加斤,而Mary(化名)正是现行制度领取者。
每月津贴连同综援金仅得六千元 难以承担高昂搬迁费
她本有美满家庭生活,惟美梦自丈夫骤逝一刻遭打破,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自2004年开始过著领取综援生活的日子。她坦言,每月仅以六千元连同其他津贴的综援金过活,生活捉襟见肘,两人的衣服、食物都依靠外界援助,更遑论给予孩子补习的机会。
她忆述,4年前获派到公屋单位,本应乐得开花,但高昂的搬迁费用却让她愁眉不展。幸得人间有情,有亲友愿意垫支逾万元,以及有义工替其准备家具,不然两人亦难以入伙。
兼职入息高于社署豁免计算金额 每月回扣约一半工资综援金
碍于照顾孩子无法从事全职工作,她于数年前开始做清洁兼职,每月赚取逾二千元工资、帮补家计;奈何其入息过于社署豁免计算金额,须每月扣回约一千元的综援金,因此冀政府提高兼职收入上限,让领取者可凭双手改善生活。
然而好景不常,她称近年受劳损困扰,双手经常麻痺,仅得小二学历的她慨叹,除了清洁等劳动工作亦别无他选。她摇头说著,现时儿子的眼镜架断裂亦无钱修理,只能用胶纸先固定著,等待下年底申请两年一次的眼镜费津贴。
逾半非公屋领取者曾因搬迁向外界借钱
社联于今年6月至7月访问206名成人综援领取者,当中逾八成受访者为健全成人和儿童,另13.1%为年老、残疾或身体欠佳领取者。调查显示,有44%受访者居住在非公屋单位,如㓥房、板间房及床位等不适切住房,而近三成受访者过去3年曾经搬迁,而非公屋住户搬迁总开支中位数为8,400元,逾半受访者亦称曾因搬迁向外界借钱。
社会普遍对领取者有负面标签 政府没改革压力
社联政策研究及倡议总主任黄和平指出,健全成人标准金额自1996年已落后于基本生活需要,加上补助金和特别津贴曾被削减,使领取者生活捉襟见肘,然而社会普遍对领取者有负面标签,使政府多年来没改善相关政策的压力。
他续说,部份领取者社交力弱,在几乎全民就业的情况下亦无法觅得工作,“见得成份工系有难度”,在现行综援制度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他建议当局以实报实销的方式重设特别津贴,以及在标准金额内增设百元通讯费用补贴,让领取者得到基本保障。
有4%领取者于5年内透过自力更生计划脱离综援网
社署回复查询时表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共有326,204人领取综援,当中有47,003人为健全成人,占整体综援受助人14.4%。另外,由2013年初至今年8月有共93,355人参加“自力更生综合就业援助计划”,有21.2%援助者成功就业或重返主流教育,当中有逾4千人脱离综援网。惟署方指,认为现行调整机制行之有效,无意进行全面检讨,但会继续密切注意社援指数的变动,以维持综援金额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