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市民垃圾分类无人收 许智峰:资源有价应完善配套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环境局将于本月中向立法会提交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条例草案作首读及二读,望明年审议并通过,最快2020年底实施,届时市民必须购买指定及有防伪标准的垃圾袋弃置家居废物,违规者会被罚款1,500元。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许智峰认为,政府应同步推行垃圾收费及完善回收配套,否则“市民点会顺气?”

环境局将于本月中向立法会提交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条例草案作首读及二读,望明年审议并通过,最快2020年底实施。(资料图片)

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条例草案今日(2日)刊宪。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许智峰接受商台节目《在晴朗的一天出发》访问时表示,垃圾收费无可避免,惟不少市民认为政府回收配套未完善,例如三色回收桶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垃圾乱弃,回收商或承办商迟迟没有人来回收,玻璃樽回收未做好,厨余目前也没有回收出路,坦言垃圾收费“市民点会顺气?”他认为,政府应同步进行垃圾收费及完善回收配套。

许表示,垃圾收费不是为惩罚市民,而是改变社会风气,认为市民现在不支付垃圾费,日后就会用来支付焚化炉费用。他又指,当局有意推行胶樽回收机,但认为可增加回收诱因,例如回收胶樽可获赠专用垃圾袋,推动社会参与。

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副主席许智峰。(资料图片)

而环境事务委员会委员葛珮帆表示,不少居民忧虑日后非法弃置废物的问题更严重,基层担心垃圾收费增加生活开支,而政府在垃圾分类上有否配套支持。她认为,政府在推动垃圾收费时应有奖有罚,例如全面提供奖赏鼓励市民回收及有推行时间表,否则市民只会担心政府“过咗海就系神仙,话做到又做唔到”。

同场的绿领行动总干事何汉威表示,垃圾征费“迟到好过无到”,坦言市民不会马上适应垃圾收费,故政府需做好教育及宣传。他举例说,台湾是先推行垃圾收费,最后才强制市民做好垃圾分类,让市民逐步适应。

他认为,垃圾征费收入将用以加强回收配套支援,达至专款专用,是政府好大突破;而推行中央收胶先导计划,也令胶袋、发泡胶有回收出路。

何汉威又指,公共空间回收及垃圾收集设施改造督导委员会(简称“桶改会)正审议新设计的街边垃圾桶及回收桶,希望政府应尽量减少街边垃圾桶的数量,否则没有公德心的市民只会继续胡乱弃置,同时增加屋苑及政府设施的三色回收桶,甚至增加回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