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因缘际会创武侠小说先河 办《明报》闯报界定江山
堪称当代文坛武侠之父的金庸,今日(30日)下午在亲人陪同下与世长辞,终年94岁。
原名查良镛的金庸,一生与书卷结下不解缘。出身自浙江名门书香世家,他自幼被历史读物包围,自此成为他笔锋凌厉的札实基础。他的笔触首见于本港报业,他曾先后任职《东南日报》、《大公报》等,惟其后于《大公报》连番失意,最终转战《新晚报》主责副刊编辑,反成就一代文坛泰斗,其连载的武侠小说更创报界先河,大受欢迎,最终为华文书坛留下15部著述甚丰的武侠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
刀光剑影背后,金庸更是《明报》的创办人,成功创立以文人风骨为傲的华文报章,办得有声有色,成为知识分子读物。
享负盛名的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与黄沾、倪匡及蔡澜合称“香港四大才子”,他生于1924年,其家族是浙江准海宁的名门书香世家。受到家族成员影响,金庸自幼喜爱阅读历史读物,阅遍二十五史,亦钟情于《资治通鉴》,对侠义小说《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了如指掌,奠定他日后的写作基础。
金庸年少求学时,正值国内动荡时期,怀著忧国之心,他开始投稿至《东南日报》,倡议读者以自信自强,挽救民族危亡;他亦积极参加学运,结果被发现所写文章讥讽学校老师,遭驱逐出校。原于重庆就读大学,抗战胜利后,辗转投靠任职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的堂兄,并获安排插班,最终成功毕业,他其后于1948年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正式开展其报业生涯。
太极派对战白鹤派 金庸开始武侠小说之路
金庸的一生,与报业及武侠小说结下不解之缘。曾先后任职《东南日报》、《大公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国人管治下的香港,属兵家必争之地,他得悉任职外交官无望,遂重返《大公报》,惜遭部份同事排斥,其后被调往《新晚报》任副刊编辑。
事实上,《新晚报》总编辑罗孚可说是金庸的伯乐,1954年香港太极派与白鹤派的擂台对垒,移师澳门举行,引来极大回响,各大传媒亦争相报道。罗孚当年灵机一触,交托已故另一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及金庸“担大旗”撰写武侠小说,以抓紧比武热潮,《书剑恩仇录》成为金庸首部岁女作,一剑定江山,结果好评如潮,亦令《新晚报》跃升为最受欢迎报刊。
↓由报人到学人 细数查良镛传奇一生↓
创立《明报》掌舆论重镇
1959年,金庸创办香港《明报》,成为香港舆论的重镇,之后相继创办《明报月刊》与《明报周刊》;也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创办《新明日报》,报业成就斐然,《明报》随后于1991年上市,同年金庸与现为香港南海控股主席、《香港01》创办人兼总编辑于品海达成协议,敲定由于所持企业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随后他于1993年4月正式辞任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他之后在《明报》发表《第三个和第四个理想》一文,证实自己退休事实,随后他彻底离开一手创办的“明报企业”,并展开周游列国、研经教学生涯。
《明报》其后再于1995年易手予丹斯里拿督张晓卿,母公司现名为世界华文媒体有限公司,张亦已于今年辞任主席,现时非执行主席一职则由非执行董事张翼卿担任。
除对报界贡献良多外,在文学创作上,查良镛著述甚丰。他开笔后风头一时无两,接二连三获力邀刊载其连续小说,“射雕三部曲”为人津津乐道,金庸前后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可说是近代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读者遍及全球,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除《越女剑》,其余14套作品的首字,更联成一副七字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部分小说在角色及情节关联互涉,包括“射雕三部曲”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