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组公帑做特首连任民调 被批无关施政 涉公器私用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今次由政府高层泄漏、有关“梁振英连任”的机密民意调查,由被视为政府高层智囊的中央政策组负责。中策组工作包括政策研究、编写施政报告、分析社情民意等,年花近1亿元公帑之多。这份机密民调,就连中策组前首席顾问刘兆佳也形容前所未有。多名泛民议员便批评这民调与政府施政无关,只为梁振英为连任而“收风”,有公器私用之嫌。

邵善波上任中策组首席顾问后,直言中策组要参与民意讨论,要打“舆论战”。
《香港01》早前收到一份秘密民调,内容涉及选民对梁振英连任的取态。

《香港01》6月初取得一份名为〈2016年立法会选举〉民意调查(第1轮)的机密文件,在5月27日至6月1日期间访问了709名18岁或以上人士,当中568名自称是登记选民,了解他们对立法会选举候选人取态的重视程度。当中最敏感的一条问题,是问到受访者拣选立法会候选人时,其对“梁振英连任”的态度是否重要因素,结果显示56.8%认为重要,认为不重要为39%,反映市民在立法会选举中,较重视“梁振英连任”这议题。

机密民调泄露  政坛热议

这份机密民调,成为政界人士近日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问到涉及“梁振英连任”。中策组前首席顾问刘兆佳便透露,以往中策组进行有关立法会选举的民调时,从未问过与特首连任相关或类似问题,相信是因应现时有候选人以“梁振英连任”作选举议题有关,形容为“是特殊情况”。

中策组成立之初,由“魔僧”顾汝德出任首席顾问。(顾汝德网页图片)

《香港01》周一(6日)独家披露民调详情后,多名泛民主派人士均批评中策组有公器私用之嫌。但刘兆佳认为不涉公器私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中策组)问,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一条、半条(问题),纯粹只是作为对情况的一种掌握。”

对于为何进行有关“梁振英连任”的民调,中策组基本上拒绝交代,只重申其职能,不时委托顾问研究、民意调查等渠道,搜集市民对各个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的看法和意见,供政府内部参考之用,发言人亦拒交代民调开支。

回归后中策组大做民调

中策组于1989年殖民地时期,由时任港督卫奕信决定成立,一直被视为政府内部高层的智囊,最初由人称“魔僧”的经济学家顾汝德(Leo F. Goodstadt)领导,并出任中策组首席顾问至1997年香港回归,顾汝德曾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当年中策组主要为特首(殖民地年代为港督)、政务司及财政司长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他们下令公务员执行,“从未做过民调”。

刘兆佳任中策组首席顾问时,开始进行大规模民调。

中大政治及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形容,中策组随不同港督及特首有不同特征,大规模做民调是刘兆佳当首席顾问开始,而董建华和曾荫权年代的中策组做的民调最多。

中策组3年做169次民调

拒公布内容2012年梁振英上台后,聘用其好友邵善波为首席顾问并工作至今,其职级相当于常任秘书长,即首长级D8,组内并设顾问及研究主任等全职人员,亦有近30名来自不同界别的特邀顾问。

根据立法会文件,过去3个财政年度,中策组的运作开支高达2.5亿元公帑,减去薪酬开支1.64亿元后,共有约8,700万用于研究,而其中约17%即1,500多万元公帑,便是用于169次秘密民意研究。在2014至15年度,中策组更加花了近研究开支的两成半,即735万元,进行75次民调,平均不到一周便做一次民调。适逢本年度为立法会、特首选举年,中策组民调的预算亦高达700万元。

中策组系CPU,有人笑个P唔系Policy,系代表Polling,Central Polling Unit(中央调查组),有啲咩政策就走去数人头,但其实咁系唔够。
立法会主席曾钰成

每被问及民调的范畴及内容,政府仅指是“就社会、经济、政治议题和普罗大众所关心的事项进行各类民调”,拒绝公布更多资料。结果公众对民调议题、委托机构一无所知,更莫论是调查动机和结果。

曾荫权年代,中策组曾进行秘密民调,问及曾俊华是否须为当年财政预算案争议下台。

秘密民调曾问 “李柱铭是否汉奸”

虽然政府甚少公开民调内容及结果,不过资料显示,中策组民调提问内容曾外泄,更反映部分提问极具争议性。刘兆佳出任中策组首席顾问期间,就被揭发曾以“李柱铭是否汉奸”、“陈方安生是否忽然民主”作民调提问,更曾于民调中问及市民是否信任特区政府及特首曾荫权,甚至于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派6,000元后,直接问受访者 “你认为曾俊华有否需要为预算案引发的争议辞职”,被舆论指是对曾俊华的“不信任民调”。

不过,每当有重大或具争议的议题,政府就会放开保持机密的坚持,例如2005年政府推销政改方案,便公开曾委托理大进行民调,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建议的方案获大部分市民支持,并强调专责小组及中策组均无参与其中。及至2007年底,前特首曾荫权在具争议的政改时间表项目上,再引用中策组民意调查,指六成市民接受如2012年不能实行特首选举时,可于2017年实行普选,被批评只选择公布有利政府的数据。

邵善波上场  明言打舆论战

邵善波在2012年上任首席顾问后,社会对中策组的批评更趋频密。他上场后被指于中策组安插亲梁人士如高静芝、王卓祺,更曾公开宣称中策组要鼓动民意、抗衡反对政府民意,并参与民意讨论,以“任何合法途径”打舆论战。他又曾于立法会上承认中策组是政府的“工具”,历来都不是中立,中策组更因而被批评沦为“中宣部”。2014年9月,梁振英于发言时引述由中策组委托民调机构所进行的调查,指若2017年落实普选特首,有七成受访者会去投票。当时有立法会议员要求政府提供民调详情,却遭政府拒绝,令人怀疑梁振英引述无法核实的民调,只是“出口术”宣传政改。

事实上,就连立法会主席曾钰成2014年出席香港公共行政学会午餐会致辞时,亦直指身为政府智库的中策,不应只是沦为一个纯粹做民意调查的机构,明言“中策组系CPU,有人笑个P唔系Policy,系代表Polling,Central Polling Unit(中央调查组),有啲咩政策就走去数人头,但其实咁系唔够。”对于中策组的角色,蔡子强则指,过去一直有传闻,指梁振英上台后已大洒金钱做民意调查,甚至相当频密,令人质疑到底中策组现时的角色是什么。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