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新技术“一分为二” 受惠患者倍增

撰文: 黄咏榆
出版:更新:

香港眼科学会指出,一些市民未必熟悉,却会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疾如角膜病变、黄斑裂孔等,困扰著年长而眼睛退化的人,亦对壮年的上班一族构成威胁,而微创手术能大大减低风险和并发症的机会。而微创技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可将角膜“一分为二”,局部替换病变的角膜板层,剩余的部分可分给另一位病人使用,“一个眼膜二人受惠”。

香港眼科学会的多位医生在全港各区展开地区工作,举行一系列的眼科讲座以助市民及早辨别各种眼疾病征。(黄咏榆摄)

香港眼科学会代表源旭医生指,以往角膜移植手术需将整个角膜切除及置换,因切割范围较大,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散光,亦有机会出现排斥。而现时微创无缝技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可将角膜“一分为二”,局部替换病变的角膜板层,剩余部分可分给另一位病人使用,“一个眼膜二人受惠”,可舒缓角膜轮候的需要,有助缩短轮候时间。

李女士(中)接受微创手术两周后,视力已回复至六成七。(黄咏榆摄)

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康复期只需1至2星期

另外,板层移植手术的康复时间亦较传统手术1至3个月短,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更只需1至2星期。现时75岁的李女士于2015年出现眼蒙问题,视力短期内变得模糊,“以前穿针、报纸都冇问题,有日突然起身就好蒙,睇嘢唔清。”经医生诊断后,始发现左右眼均只剩约5%视力。而在接受微创手术两周后,视力已回复至六成七。

叶佩珮医生解释,微创玻璃体手术及内界膜倒翻的新技术能有效为深近视黄斑裂孔人士,提供结构上的复原。(黄咏榆摄)

另外,针对眼疾黄斑裂孔,香港眼科学会副会长叶佩珮医生提及近年有研究发现,内角膜能帮助视网膜上皮细胞生长,有助修补裂孔。因此,新技术会先利用“微创无缝技术”将导致拉扯的玻璃体及内界膜切除,再将部分内界膜“翻转”,注入短效气体。

病人术后需俯卧一段时间,利用气压令内界膜及黄斑点贴合,令细胞重生,令裂孔愈合,提升视力、减低因黄斑裂孔引致的视网膜脱落。叶解释,微创玻璃体手术及内界膜倒翻的新技术能有效为深近视黄斑裂孔人士,提供结构上的复原。

香港眼科学会的多位医生在全港各区展开地区工作,举行一系列的眼科讲座以助市民及早辨别各种眼疾病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