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渔业基金追踪】400万培训 导赏员无人请

撰文: 林若勤
出版:更新:
2012年禁止拖网捕鱼后,大多渔民改为远洋作业和养殖渔业,近岸作业只被视为休闲渔业一种。(潘思颖摄)

5亿渔民持续发展基金,其中有四百多万是资助渔民转营做生态导赏员。不过,拿了一纸证书, 是否真的可以“揾食”?负责培训的环保协进会承认,曾经培训过150人,但绝大部分也找不到工作,希望政府能发展连带生态产业。

“香港从前是一个小渔村,拥有一个水深港阔的维多利亚港。”这句说话很多人也耳熟能详,不过渔业早已式微,根据2013年统计处的数字,渔业、农业和矿业加起来的生产力,不足全港生产力的1%。加上近年海资源枯竭,2012年落实禁止拖网捕鱼后,渔民生计更是百上加斤,转营成为唯一出路,但如何转?

姜绍麟手持鱼笼示范导赏技巧,介绍渔民文化和生活。(潘思颖摄)

一向与地质公园合作的环保协进会,曾多次举办地质公园及渔民文化导赏团,邀请渔民兼任导赏员,讲解渔民生活、表演织网、撒网、放笼等技巧,当观众看见真的有鱼捞上水时反应非常好,因此申请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培训更多的渔民成为导赏员。

环保协进会的两个渔民导赏员训练计划,共收到渔业持续基金的468万资助,协进会将会在未来两年举办共240次导赏团活动提供实习机会,预计会培训出160名渔民。

项目经理姜绍麟说:“大多渔民都比较害羞、沉默,我们将会邀请话剧导师引导渔民,教授讲故事和身体语言技巧。另一方面渔民的捕渔知识丰富,却不谙背后的科学理论,因此我们亦会邀请大学教授解释海洋生态、地理等科学知识。”

姜续说:“我们计划在新界东北水域设立一条新的导赏团路线,以兼职形式聘请渔民担任导赏员和助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他们体验转营的可能性。问卷调查亦发现渔民的回应正面,有渔民说自己大胆了,也很喜欢和市民分享自己的经验。”

不过协进会主席邱荣光承认,他们之前类似的计划两年间已培训了150名生态导赏员,但绝大部分也配对不到工作,因为香港缺乏连带的产业,根本很少公司做生态旅游:“渔民想用自己的渔船带团,但海事处又不批准。巿场上又很少中介,或者公司搞生态旅行团,是很难找工作。唯有望政府发展多些生态旅游。”

黄焕忠教授主力研究有机渔农技术,过去曾设立有机农业认证系统。(受访者提供)

另一个获批资助的计划,是帮渔民“升呢”。香港有机资源中心认证有限公司,计划设立和优化香港唯一的有机渔业认证系统,中心主任黄焕忠教授说:“以往我们成立了有机农业认证,最初有机菜被批评太贵,但现时市面上也很受欢迎,相信有机渔业也有发展空间。”

他补充:“渔民大多不是有钱人,要提供足够的诱因才会尝试新的技术,而有机鱼粮只可以在欧洲订购,因此成立100万的滚存基金,以记帐形式代购有机鱼粮,减低渔民的财政压力。”

黄焕忠相信推广有机认证,可以给巿民多一个选择,渔民多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