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明日大屿填海1700公顷 环团忧致人豚争路及撞豚意外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研究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人工岛,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但建屋背后,要牺牲了多少生态物种?
有环团表示,江豚的生境因大规模填海工程收窄,频繁的海上交通增加江豚被撞的风险,引发“人豚争路”,也影响海洋生物觅食,直言影响范围一定不只局限于1,700公顷。

《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研究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分阶段填海,建造合共约1,700公顷人工岛。(资料图片)

↓↓ 点击睇图.盘点施政报告2018重点政策 ↓↓

+10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副总监(海洋保育)李美华向《香港01》表示,填海面积一下子大幅增加至1,700公顷,有机会影响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出没的江豚,不但令牠们的生境面积减少,繁忙的海上交通,引致“人豚争路”,而胆小的江豚会受惊,也会增加被船撞的风险。

WWF:环评信唔过!

虽然填海工程动工前先要通过环评,但李美华坦言“环评信唔过”,皆因环评只做过去一年的生态研究,而过去通过环评的港珠澳大桥及三跑工程在施工期间也有一系列缓解措施,但海豚数目依然急跌,认为政府应聘请具专业资格的独立机构,如大学学者,进行3至5年的生态评估。

学者:沙泥底生物只能“等死”

此外,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科学事务经理张玛珊也表示,计划填海的海域有软珊瑚栖息,也是本港罕见的海笔珊瑚栖息地,频繁的海上交通也会影响生态及附近海域的水流。她指,寄居于沙泥底的海洋生物随时在这大规模基建工程中“等死”,即使不是珍贵物种,但大量死亡影响生态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