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东北季候风秋天来临 其形成原因影响你又知几多?

撰文: 香港天文台
出版:更新:

(原文取自天文台网页,大小标题、引言及内文,经过香港01编辑修订)

影响中国之东北季候风的形成是由于在冬半年亚洲大陆上的空气温度低、气压高,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称为东北季候风。一般的情况下,东北季候风在秋天开始影响华南。

香港入秋多在9月中至10月下旬。例如2010年刚入秋已先后有数次东北季候风及其补充抵港,气温由盛夏的摄氏30多度明显下降到20度左右。天气由炎热变得和暖,风向亦普遍由西南/东南转为东北/北。擡起头来,你会发觉天上大量“积雨云”的情况已不多见,骤雨也减少,反而偶有“层积云”带来雨水。 这一切背后的原因都和东北季候风有着紧密的关系。

9月初至中旬夏季季候风减弱,而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脊线平均位置从北纬29-30度南移到北纬24-25度,华北低层的冷高压系统加强,在高空850百帕斯卡层(大约在地面以上1500米)的偏北气流从长江北岸向东南移,东北季候风便开始建立。大约到9月下旬秋分时节,北方冷空气南下越过南岭,侵入广东。到10月初寒露季节时,副高再度南撤,干燥的冷空气频繁南侵到华南沿岸,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3度以下,形成干燥的大风天气。

一般的情况下,东北季候风在秋天开始影响华南。(资料图片)

其实除了背景风场和气温的变化外,在中国南海的热带气旋亦会受东北季候风的影响,例如东北季候风恰好遇上热带气旋带来的暖湿气流,便会产生出风雨交加的天气,在国内称为“湿寒露风”。2010年海南岛10月初便经历“湿寒露风”天气,大雨为患,日照少,影响晚稻和蔬菜产量。通常两次湿寒露风过程间有一定的间歇期,平均是6至8天。在粤北时间会较短,而南部则较长。在湿寒露风过程中,很多时平均日雨量是30毫米,如遇上热带气旋很近时,则可超过100毫米。由于冷空气的激发作用,可使热带气旋的风雨区向偏北扩展,使广东沿岸和海南省日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机率大增。

2010年10月10日下午至10月11日早上香港悬挂强烈季候风信号,在这两日间在广东沿岸的低压区和季候风的共同效应为本港沙田带来超过50毫米雨量(图1)。虽然造成这次暴风雨不是热带气旋而是低压区,但基本上是它带来的暖湿气流与东北季候风的互动而产生影响华南的雨带。

图 1:等压线天气图 ﹙附气象资料﹚ 2010年10月10日 下午二时(香港天文台提供)

东北季候风除可与热带气旋互动而产生雨带外,亦可影响它们的路径。秋分期间在南海的热带气旋,在广东沿岸至海南登陆次数比其他地区明显偏高,而且大多在广东西部或海南省登陆。例子有 : 台风达维(Typhoon DAMREY)(25/9/2005),热带风暴范斯高(Tropical Storm FRANCISCO)(24/9/2007)(图2和3),和台风凯萨娜(Typhoon KETSANA)(28/9/2009)。

10月至11月热带气旋沿副高南缘移动,穿过巴士海峡或巴林塘海峡或菲律宾北部进入南海,被在这季节日渐增强的东北季候风压向西南方向,这时的热带气旋多会影响广东沿岸。 当东北季候风和热带气旋遭遇后,热带气旋大多继续西行至珠江三角洲以西至海南省沿海一带登陆。话虽如此,但也有例外。在夏季热带气旋的路径以高层500百帕斯卡(大约在地面以上6000米)引导气流为主导,而秋季则以850百帕斯卡引导气流较为明显, 因上下层引导气流的不一致,令路径复杂多变。如2010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早上期间,强台风鲇鱼(Severe Typhoon MEGI)和东北季候风同时出现,移动路径很难预测(图4和5)。最终它北上,在福建沿岸登陆并造成很大破坏,但对香港却没有很大影响。  

原文:东北季候风及其在秋季对华南天气的影响

作者:香港天文台何柏胜

参考文献

1. 天气图解读及天气预报基础课程讲义,香港天文台

2. 广东气候,广东省气象局资料室,广东科技出版社

3. 东亚季风,陈隆勋、朱干根、罗会邦,气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