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余波】都爹利街古迹煤气灯尽毁 路政署5年前拟加固护土墙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台风“山竹”袭港,灾后满目疮痍,中环一棵石墙树不敌飓风应声倒下,摧毁都爹利街百年古迹,知名的煤气灯及花岗石梯毁于一旦。风灾无情,但《香港01》发现,古咨会本月初曾开会讨论巩固都爹利街护土墙工程,可惜未等及改善工程,石墙树已抵不住风暴塌下。前古咨会成员李浩然看过照片后,直言复修工作不太难,即使铁灯柱被折断,也可以重新在英国订做,最快一至两个月便可完成复修,相信无损历史感。

超强台风“山竹”袭港,摧毁中环都爹利街百年煤气灯。(黄静薇摄)

位于中环下亚厘毕道的一棵石墙树在台风当日塌下,压毁迄立都爹利街逾百年的法定古迹。记者日前重返现场,发现石墙树横倒在整条花岗石楼梯,尽扫一排右边扶手,大部分的灯笼形栏杆已粉碎,碎石布满一地。此外,4盏煤气灯有3盏折断,只余1盏仍幸存,但灯胆已消失。

工人正用电锯移走大树,其中一盏压在树底下的灯柱终于重见天日,但石趸与橙柱已分开两半,煤气灯罩亦消失不见。

百年古迹损毁情况

+6
石墙树不敌台风“山竹”从下倒塌,横躺在石阶旁。(黄静薇摄)

5年前路政署已建议加固护土墙

倒塌的大树依附在一幅护土墙上生长,翻查文件,古咨会曾于9月6日开会,讨论巩固都爹利街石阶及煤气路灯附近斜坡的工程。据资料所指,路政署早于2013年已建议为护土墙进行加固,以加强其稳固程度,包括安装泥钉、铺砌砖石表层等,但由于忧虑工程会影响古迹,多年来未有动工,而署方今年再提交修订方案,惟未等到加固工程,生长于护土墙上的大树已倒塌。

教育大学地理及环境科学研究讲座教授詹志勇表示,几年前曾到视察该棵石墙树,看到石墙有污水渗出,估计墙内设有污水渠,但树木未有显著的健康问题。他又提到,即使提早进行护土墙工程,也难断论是否可阻止大树塌下,因加固工程若处理不当,有可能令树木的生长情况恶化。

现时仅存的煤气灯,惟玻璃灯泡已损毁。(黄静薇摄)

路政署:正与古迹办商讨复修

古迹办连日派员视察古迹情况,并建议负责管理的路政署尽快清理塌树,以详细检视古迹损坏情况及拟备合适的修复方案。

路政署则表示,花岗石石阶及煤气灯均由路政署负责维修,受损的设施主要是石阶的部分扶手及四盏煤气路灯,其中一盏断为两截,其余三盏损坏较轻。与古迹办商议后,可移动的构件已移离现场,并妥善保存,现正与古迹办商议合适的修复方案,以尽力回复其旧貌。

专家:料两个月内可重复旧貌

前古咨会成员李浩然看过损毁后的图片后,认为修复工作不算难,例如花岗石、灯罩等配件,很容易便可找到替代品,但保龄球状的扶手、以生铁铸造的灯柱则比较难,但仍有方法可做到,“英国仍有好多生产古灯柱嘅工厂,可以度身订做过。”他续称此类复修工作简单,快则数个星期,一般而言,大约一至两个月已可完成,重现原貌。

都爹利街昔日面貌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认为复修后的古迹,认为不减其历史价值。(资料图片)

复修后不损历史价值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对于古迹被毁感可惜,她形容由都爹利街向上望,煤气路灯、花岗石梯构成的景观,呈现战前历史,而该处亦是不少电影、音乐影片的取景场地,充斥著每一代人的回忆。她形容事件非常不幸,希望负责部门可尽快完成复修。罗雅宁认为,修复后的古迹不会影响其历史价值,举例指不少国家的教堂因战争遭受严重破坏,最后仍会整座重建,因为建筑物拥有的历史意义,值得重现。

古咨会主席林筱鲁表示,相关部门正跟进复修工作,今次事故与“大馆”外墙倒塌的性质不同,不涉及重新设计复修方案,只须按照煤气灯的原貌修补便可。他续称煤气灯过去亦有进行少修少补,并非屹立百年不变,相信今次的复修工作亦无大困难。

未被“山竹”破坏的中环都爹利街石阶及四盏煤气灯。(资料图片)

都爹利街石阶在1875年至1889年间已存在,石阶两端的四盏“双灯泡罗车士打款式”煤气路灯,在1967年起成为香港仅存可为街道提供照明的煤气路灯,现仍由香港中华煤气公司操作,并于1979年列作香港法定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