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贩悲歌】卖烟占过半收入 报贩联盟忧增大烟害警告减生意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传媒寒冬,纸媒业务受影响,连报贩生意也大受影响,过半收入要靠卖烟。不过,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倡议烟包包装采用全烟害警示,以降低吸烟率,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亦提出类似建议。但多个报贩团体担心生意会受影响,有烟民组织也认为,扩大烟包的图像警示不但无助降低吸烟率,反而间接壮大非法私烟市场,令不法份子可以更低成本印制图示,生产假烟、私烟,同时打击报贩生意。
现时在本港销售的烟包规定烟害警示必须覆盖包装面积50%,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早前亦曾建议仿傚世卫建议,提高覆盖率至85%,更有效降低吸烟率。
全港报贩大联盟主席廖社青解释,由于烟害警示的款式不多,当覆盖率愈高,烟草公司更难设计防伪标签,致不法份子更容易制作假烟、私烟,间接壮大私烟市场,同时打击报贩生意,亦有可能令报贩入错假烟而不自知。此外,一般报贩也不容易于短时间内分辨烟款,导致卖错烟款而亏损。好烟民大联盟、香港烟民权益关注组则认为,扩大图示无助降低吸烟率,甚至有负面影响。
每包烟利润约3.9元
据了解,报贩售出一包香烟的利润,约为3.9元,在铜锣湾经营报档的黎女士指出,摊档超过一半的生意额来自香烟销售,但她不认为扩大烟包警示面积会影响生意额,“要食始终都要食”。
另一报贩许先生亦认为,扩大警示面积不影响生意,也不认同会令烟民转买私烟。他指私烟质素差劣,购买渠道亦不多,对生意额影响很微。就算警示复盖率达至85%,烟盒盖上都会清楚标示牌子,无不能分辨的问题。
廖社青则认为,政府应从教育年青人著手,从源头减少新烟民的出现,同时要求海关加强打击私烟问题。组织于上周五(27/5)起收集烟民签名,预计会将约千个签名递交予全体立法会议员,表达反对扩大烟害警示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