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首间环保纱厂开幕 每日最多可产3吨再造纤维 设零售店示范
不少人爱买新衫,“速食时装”也迅速扩张,一不小心衣柜里堆积一堆只穿数次旧衣物,不再钟爱但弃之可惜,十分浪费。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与本地厂商合作,在港设自动化环保纱厂,可将旧衣重制成新纺纱,环保纱厂将于今年10月全面投入运作,并设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利用废旧纺织品每日生产一吨循环再造纤维,即每日最多可生产3吨再造纤维。应用相同技术的“迷你工场”G2G(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零售店今日(3日)开幕,向公众推广旧衣回收循环再造的环保意识。
位于大埔工业邨的龙达纺织公司环保纱厂及荃湾南丰纱厂的G2G(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零售店今日(3日)揭幕,应用研发中心于本地开发的创新纺织品循环再造技术,包括用水热反应处理方法分离和回收废旧涤棉、把旧混纺织物升级再造的工业系统及服装循环回收系统,为重用以混纺织纤维制造的旧衣物提供新出路。在南丰纱厂,通过零售店的概念展现衣服循环系统,向公众推广旧衣回收循环再造的环保意识及重要性。
龙达纺织公司环保纱厂是本港首间环保纱厂,将设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可利用废旧纺织品每日生产一吨循环再造纤维,并将于今年10月全面投入运作。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在致辞时表示,把旧衣透过循环回收系统再造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业界及社会有共同得益。他又指,随著香港再工业化,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也拨款500 亿元支援创科发展,相信新推出的科技专才培育计划有助为香港再工业化加入新动力。
环保新衫目前只限圆领或V领上衣款式
店舖内设小型“服装循环回收再造系统”,在一个标准40呎长货柜,展示消毒成衣、移除硬配件、将布料切成小块、将纤维打开、混合、梳理、纺纱,最后成为一件环保新衫。在消毒过程中,有效减少最少9成滋生在废料内的微生物,而经过颜色分类的纤维无需染整便可直接进行纺纱,整个过程无需用水,亦不会产生污水排放,较传统制衣节省75%能源,纤维也可保持良好的物理特性。目前系统只提供上衣圆领或V领款式, 每件收费约200至800元,未来将引入量身订造及自订款式选项。
研发中心行政总裁葛仪文表示,把旧衣变新衣需时4小时至2天,每天最多生产6件,但雨衣及羽绒类衣服则不适用。葛指,系统有助把旧衣循环再造,也希望为市民提供多一个选择,把破烂、肮脏或不可再穿著的旧衣带来循环再造,而非烧毁或送堆填区处理。南丰纱厂将于今年12月正式开幕,但该设施在今个月开始试行运作,有兴趣的市民可在网上预约有关服务。
而龙达纺织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永安表示,在循环再造过程中,零售店小型系统产生旧衣废料约15%,但在大埔工业邨的系统则只有约3%,而旧衣剩下的钮扣及拉链也会回收再用或交给回收商处理。陈又指,目前大埔工业邨厂房只设立一条生产线,预料本月底或10月初时可完成设立三条生产线,期望向政府争取明年底多设立十条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