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商场】信和CD舖停留在90年代 店主:广东新碟根本冇人买

撰文: 朱雅霜
出版:更新:

信和中心无疑是旺角地标之一,但老一代信和“潮舖”之中,度假屋租赁只剩下最后两间,而曾经最兴盛、占据多层商舖的唱片舖数目亦大量减少。在90年代,信和唱片店可谓本地流行乐坛指标,每有本地天王天后出碟,唱片店订货量动辄以千只计,不过2018年的信和唱片店,仿佛仍停留在90年代的时空,当年的流行音乐,至今仍是热销的金曲唱片。经营逾20年的唱片舖“舖头仔”店东指,现时唱片是精品,有旅客特意来信和寻找旧广东碟及邓丽君碟,一些特别版旧CD更要价逾千,而新出的广东碟“根本冇人买”。

信和中心地库主要是唱片舖,“舖头仔”是其中一员。(朱雅霜摄)

唱片店东陈先生:𠮶个年代大把机会

在唱片业全盛时期,信和商场不同楼层都有唱片舖,而现时集中在信和中心地库,“舖头仔”便是其中之一,舖仔细细,藏碟逾万。

店东陈先生笑言,自己读书少,当年机缘巧合、觉得唱片好卖,仅投资一万几千便能开舖,“𠮶个年代大把机会”,当年唱片是重要娱乐,“想听歌一定要买碟先听到”,除了早年受翻版碟打击,近年歌迷改以手机听歌,令唱片销量下跌:“呢两年特别难卖,物价乜都贵,啲人冇多余钱,可免则免。”卖碟数减少,现时唱片走精品路线,价格上升,大部分人作收藏之用。

陈忆述,97年他订购郭富城的新唱片,第一张订单便过千张碟,90年代不少本地碟均大卖,当年的乐坛“新人”杨千嬅,第一张单亦订了数百只。时至今日,本地乐坛一蹶不振,陈先生坦言,现时新出的广东碟“根本冇人买”。

1983年出版的关正杰《雷射金曲》预计售价过千元。(朱雅霜摄)

那些年的广东碟仍热销 内地人专程寻宝

如今支撑着小店的,仍然是那些年本地乐坛全盛时期的作品,只是市场定位由流行音乐变成了经典金曲。陈指,现时二手广东碟有价有市,特别是假日期间,经常有操普通话的内地游客前来信和寻宝,找寻昔日的旧广东碟。他近日便回收了一张出版于1983年关正杰的《雷射金曲》,由于是西德制造,属第一代CD,相信售价过千;另一张1990年日本制造的杂锦碟则估价数百元。

陈亦透露,唱片舖愈来愈不易做,除了买碟人数减少,“内围(本地广东碟)唔卖,外围先卖”,近年韩国K-pop碟亦成为小店的主要收入来源。陈指,K-pop主导潮流,近年韩星唱片最畅销,目前最红的则是“BTS防弹少年团”,卖碟及询问度最高。而不少K-pop唱片无本地代理,加上为减低成本,要绞尽脑汁找水货途径,他坦言会继续经营唱片舖,不过是“揾两餐”。

《2018 MAMA》将于12月再到香港举行,未知BTS防弹少年团会否出席呢?(视觉中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