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部分专科门诊轮候时间长达三年 骨科、眼科重灾区

撰文: 朱韵斐
出版:更新:

医院管理局公布七个公立医院联网专科门诊的最新轮候时间,部分轮候时间长达3年!多个专科门诊以骨科轮候情况最严峻,截至6月30日,新界东骨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长达3.3年;其次是九龙东的眼科要等3.2年,九龙中的骨科要等2.7年。有病人组织认为,过去几年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轮候时间持续在高水平,要病人等两、三年已成为常态,情况绝不能接受,促公院尽快将新症轮候时间缩短在1年内,并缩窄联网间分野。

医院管理局公布七个公立医院联网专科门诊的最新轮候时间,部份轮候时间长达3年。(资料图片)

截至6月30日最新资料显示,以威尔斯亲王医院为首的新界东医院联网,其骨科专科门诊的稳定新症轮候时间,冠绝所有联网和专科数字,达到170星期,即约3.3年;其次是以联合医院为首的九龙东联网,眼科轮候时间为164星期,即约3.2年。以伊利沙伯医院为首的九龙中联网,骨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候亦长达142星期,即要等2.7年。

以七个医院联网各自专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计算出各个专科平均轮候数字发现,骨科稳定新症平均轮候时间为120星期,约为2.3年,是平均轮候时间最长的专科;其次是内科新症,平均要等103星期(约2年)和精神科平均要等95星期(1.8年)。

林志釉指,留意到过去几年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轮候时间持续在高水平,要病人等两、三年已成为常态,形容情况绝不能接受。(受访者提供)

病人组织:要病人等两、三年成常态 不能接受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指,留意到过去几年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轮候时间持续在高水平,要病人等两、三年已成为常态,形容情况绝不能接受。林志釉举例指,精神科疾病对病人造成的创伤是无可逆转,难以接受要病人等候两、三年再见医生,认为公立医院应致力将新症轮候时间缩短在1年内。

社会有声音认为,在各专科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将病人分流到私营医疗机构治疗,能缩减轮候时间。但林志釉担心,利用公共资源扩大私营医疗市场,将进一步吸引公立医医院医生出走私家,最后令公院轮候时间更长,是“恶性循环”。林志釉认为,与其运用资源资助私家市场,不如直接用在公立医院内,减少人手流失,甚至考虑增加医生薪酬可能更直接。

各联网轮候时间不均 相差3倍

此外,各个联网的轮候时间不均,以眼科为例,九龙东轮候时间为164星期,约为港岛西57星期的3倍;精神科方面,九龙东轮候时间为125星期,是港岛东48星期的2.6倍。林志釉指,数据反映各个联网的人手和资源分配不均,情况不公平,认为各专科应审视联网间的资源分布,缩减轮候时间的分野。

公立医院各个医院联网专科门诊稳定新症轮候时间。(医管局网页截图)